栈道,即古人为了解决崇山峻岭间的交通问题,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一侧及拐弯处,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在有些地方的栈道上加盖顶棚。有顶棚和栏杆的栈道,远远望去好像一长串空中楼阁,古人称之为“阁道”。桥梁是横水而过,栈道是傍水而行,这种加盖顶棚的桥梁,古人称之为“桥阁”。秦岭山间多悬崖绝壁,险峻陡峭。其交通的难度可用李白的诗概括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 !”。其路途之高峻可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其山势之险阻可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然而乌云遮不住太阳,险阻挡不住人类沟通的理想。从传说时代到有文献记载的各个时代,屡废屡建,兴衰更替。留下的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北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南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它们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并不很远的中华民国年间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几十年前才有铁路之前,先民们的沟通主要就是靠这几条古栈道。它们从远古蜿蜒而来,留下一路艰辛,一路悲壮,一路豪情,一路爱情。尽管在大自然的“滋润”下,这些以木头、藤条、绳索为主要原料打造的“高速公路”(7条古道中有些是封闭的专供专人使用,因此谓之) 早已灰飞湮灭在历史的烈火和风雨里,但我们可以从他的遗迹里历史的典籍里,去认识他的本来面目,去想象它的神奇和壮丽,去探索他的价值。下面就文化、政治、经济三个层面来探讨它存在的价值。
从文化(精神)层面讲:1、史前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人类沟通的渴望。“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到了两个信息,古蜀国开国很早,五丁开关,,不惜牺牲生命然后栈道始成。“蚕丛”和“鱼凫”是传说时代的古蜀国的国名,那时生活着一伙早期人类和秦川大地上的人互不往来,直到东周时期,秦惠王想灭了巴蜀,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从关中进入巴蜀,于是有了一条看来很有意思的计策,叫人做了五头石牛,将金粉涂抹在牛屁股上,宣称这牛能拉出金子来,蜀王听说秦惠王要把这样的金牛送给他,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就命五位壮士修筑了这名传千古的蜀道。秦惠王沿着蜀道进入巴蜀,从此古蜀国就并如了秦的版图。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个传说呀。它体现了为满足沟通这一愿望而产生的梦想。2、文献、考古资料显示,栈道的开辟和发生的故事是先民们不畏艰难的创举,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早在2、3百万年前,古老的巴蜀汉中大地同黄河流域一样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出土,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远古时期,古蜀国就拥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并且不是孤立的,显然他们早就跟外界的文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现存资料看,早在传说时代的周武王伐纣时,就有来自南方的庸、蜀、彭、濮等古国和古民族参战,而至少到战国时已“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了。这说明,秦岭这个险阻,不论是在传说时代还是在文献时代,已在先民们的坚韧和铁器之下无坚不摧地被驯服了。那些至今仍残留在悬崖绝壁间的孔洞、栈道、石栈,石砭路、栈桥等遗存是很好的明证。在至今尚存的七条有迹可寻的栈道中褒斜栈道闻名遐迩。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成语里的“栈道”是指褒斜栈道。此道兴建始于殷周,是古时关中通往汉中、四川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褒斜古道北起秦岭北坡的斜水(今眉县石头河),沿河谷和山势穿越整个秦岭后从汉中北郊的褒河而出……在7条栈道里,褒斜道最具古道特点。离开陕南古城汉中,沿褒水一直走到源头,只要越过这段褒水、斜水的分水岭五里坡,便可穿过秦岭,经周至、户县直达长安。 褒斜道因沿褒水、斜水而行,两岸多悬崖峭壁,难以修筑道路,故架栈道以利通行。整个栈道上为绝壁,下有滔滔不绝的褒水,修筑难度极大,但经过历代的修造,形成了规模宏大、规制整齐、建造精巧的栈道工程。沿着怪石丛立的褒河河谷,两边悬崖峭壁上遍布形状规则,大小不同的上、下两排方孔。大方孔为铺设栈道路面所用,小方孔则用来安放支撑路面的支架,形成了中国最为壮观的空中走廊。这条古栈道之所以名传天下,还得从秦末楚汉战争说起。公元前208年,楚怀王与众起义军有约在先:谁先攻进咸阳,就立谁为王。结果刘邦先破秦都。项羽却恃强背约,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入汉中后,一把火烧掉了当时关中与巴蜀间的交通要道———褒斜栈道,并依张良之计,于公元前206年,一边派人修复被自己烧毁的栈道,一边与韩信带领大队人马,从西边的陈仓道出兵,一举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此而来。
2、俯瞰栈道分布图,北4条南3条,像人的血管脉络,像网络,它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有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这和强汉盛唐的气度何等相像,和现在日益强大的中国的胸襟何曾相似。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海纳百川 、与世界接轨,和谐发展。栈道的存在,使得成都平原、汉中盆地、关中平原贯通一气,有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汉唐的物质保障,茶、蜀锦、粮食便可源源不断运往观关中。3、就建筑和书法作品价值而言,若干奇迹足以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成为全世界共享之财富。石门十三品的书法艺术、石门的开凿技术,高速公路的框架价值,凌空架桥的技术,足以让现代的大师们研究几辈子。褒斜栈道虽然以其直接、通畅、飞檐走壁的特点打通了秦岭天险,但当它走到汉中褒河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石山。原来由于褒谷口这一带地势非常复杂和险要,尽管古人想尽了办法,但平常在悬崖上打孔埋桩搭建栈道的技术在这里却无法施展。一时间,褒斜栈道修到褒谷口时被迫停了。此时是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闻讯后召集全国能工巧匠商议,随后下诏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在这里开凿了一条长15米,高宽约4米的川山隧洞,称为石门。开创了人工开凿隧道之先河。这已可以算做是一个奇迹了。因为那时的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而在欧洲、中亚,马其顿、波斯帝国正打得正热闹,哪有时间和智慧搞这样的建设。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宦在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文字学、书法学的意义价值非常高,受到研究者爱好者的崇拜。
从政治层面讲:1、是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通道。东周时期,秦惠王灭了巴蜀,把古巴蜀国并入了自己的版图。后来秦昭襄王以范雎为相,大规模开凿栈道。至使“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另外,在历代学者专家的文献和有关资料里,关于傥骆道的确切修造年代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最早的历史事件记载为三国时魏国的曹爽曾由此出兵攻蜀,蜀将姜维率兵经此道而伐魏……唐中期以后,傥骆道作为京城的驿道被频繁使用,官员赴任、京城述职、使臣出使等公务活动大多经傥骆道。元朝以后,该道路因歹人和猛兽出没太多,不再被充作驿道。解放以后,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傥骆道彻底被人们遗忘了。虽然如此,但是当您乘坐西安到汉中的航班经过秦岭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条航道竟然走的是天上的“傥骆道”。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以上史料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是通过栈道实施的,古人找到了长安通往巴蜀最便捷的道路并在很长的时间里使用它。 2、是民族融合的催进化剂,是汉民族形成的桥梁,是汉文化传播的途径。早在传说时代,今天的巴蜀大地就有庸、蜀、羌、髦、微、陆、彭、濮等古国和古民族。这说明现在的秦岭以南地区居住着非华夏族类。进入有文字记载时代,巴国、氐国统治着这个地区,这一地区住的是蜀人。到了战国时期秦襄公把他并入了秦国版图。到了秦末期农民战争时期,刘邦被封到这里,以汉中为基地,在古老的巴蜀大地上演了非常辉煌的篇章:萧何月下追韩信,汉台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定三秦,建汉王朝。至此以后华夏族通称做汉族,于是有了汉字、汉文化、汉人的称谓。这所有的功劳首先应归功于四通八达的古栈道吧。人流、物流、信息流,促使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3、没有栈道,就没有强汉盛唐的物质保障。文献记载,在栈道的鼎盛时期,其路面平阔,可行车马,五里一阁,十里一亭,500里栈道约有各类建筑6000余个,其势可谓宏伟壮观矣!如今许多栈道研究专家都认为,横穿秦岭的古栈道虽不像万里长城,可以作为封建中央集权威势的象征,但它不仅使秦岭天堑得以跨越,还沟通了关中与巴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郭荣章老先生认为,这7条秦岭中的古道起到的关键作用是把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中国古代的天府之国连接起来,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基础,大批钱粮赋税沿栈道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
从经济方面讲:栈道遗存的价值在于:1、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昔日辉煌的古道最终在大自然作用下烟消云散了留下的文物遗迹有摩崖石刻,石孔、石柱、石桥等。这些遗存是栈道旅游的载体。蕴涵着丰厚的经济价值。例如,为满足人们了解古代文明和观赏古代建筑。1992年,汉台区电视专题片《栈道》在中央台播出后,在褒河石门修建了模拟石门栈道,它不仅对宏扬石门栈道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也带来了丰厚的旅游经济收益。之后,各地的栈道旅游、栈道漂流、休闲景点纷纷涌入市场,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繁荣。另外,近年来,西安市的长安区和陕南的宁陕县对古栈道的开发从未停止,漫步长安境内的六大佛教宗派祖庭,游客不仅游览了长安的兴教寺、香积寺、杜公祠等名胜古迹,还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十里樊川”优美的自然风光,终南山休闲旅游带中的催华山地质国家公园,青华山石刻卧佛,子午古栈道和翠微宫遗址等,在向中外游客展现了一幅幅长安历史文化画卷的同时也为未来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埋下了伏笔。 2、是收藏之文化载体,附载着很大的出版价值。中国千百年来的收藏观往往忽视或者淡化收藏的经济、物资因素。如今市场经济赋予收藏更深的内容,收藏已是资产保值和投资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围绕石们栈道的收藏产品,也会在收藏市场中得到不断的拓展。十年前一张《石门颂》的拓片,如今它的市场价值早已成倍的增长。市场杠杆也同样抬高了石门产品的经济价值。由于石门摩崖石刻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历来被人们当作学习书法和鉴赏书法作品的范本,围饶石门文化品种繁多的出版物,必然蕴涵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高耸的秦岭是阻隔成都平原、汉中盆地、关中平原交流的巨大屏障。古老的蜀道逶迤、峥嵘、崔嵬,崎岖。有了架设的栈道,天堑就会变成通途。这些关联着的古道,如秦岭山中的一张网,沟通着中国西部南北。现代公路网也是在原由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尽管如此,那历史的遗存,将通过时间的隧道,贯穿古代和现在,带给人们更多的取之不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