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高年段青春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学生提前进入青春期是一种趋势,小学高段的学生正在迈入青春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加强小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多方面分析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策略,望给予教师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春期;策略研究;性教育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孩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 10 岁至 20 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现代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大部分学生在五六年级就已经进入青春期。小学阶段,低年级孩子的男女界限不明显,男女间亲密无间,孩子间也很少因性别产生隔阂,能无拘无束地玩耍。而到了高年级,孩子们有了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

一、青春期特征

(一)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二)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四)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五)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六)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七)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容纳和接受不同意见,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三、青春期出现问题及成因

笔者任教六年级,在过去三年的陪伴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了“青春”期的特征已经明显在孩子的身体显现出来,在心里发芽,在行为中体现,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外显表现更为明显,一般分为两种倾向:一种为羞于青春期,这类同学有着固定的同性朋友圈,和异性过度保持距离,不主动于异性发生交集。这类同学大多沉迷于校园言情小说,迷恋书中主角和吸引人的情节。另一种是主动亲近型,会有意引起异性的关注,如课间追逐打闹、互相调侃、课上回答问题时的反应等,甚至会制造肢体接触,如挨着坐、推来推去等。根据孩子情况,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这几个核心因素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乏引导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孩子的青春期也格外的谨慎,但是关心则乱,大多数家长谈到青春期,都是处于防备、焦虑的状态,对“如何引导孩子”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科学的指引。

(二)社会信息复杂、多样

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给孩子们创造了接触世界的窗口,但这个窗口是复杂的,是暗藏危机的。看电视剧时,情爱、甚至性爱内容防不胜防;浏览网站时,弹出来的窗口也良莠不齐。还有垃圾色情信息、色情小说等,在纷杂的网络世界中,轻按鼠标就会迈入陷阱。

(三)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匮乏

青春期教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各个学校都有相关的实践和教育策略,但是这些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是相对匮乏的,偶尔开设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不足以引导孩子青春的发展。在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上,没有固定的教材,对教师缺乏培训和指导,使得青春期教育没能系统化、专业化。

四、青春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巧用影视、小说资源,进行青春期教育

在文艺资源发达的社会中,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影视、小说资源所传递价值取向的影响。影视、小说资源良莠不齐,教师应该对常见的影视、小说资源进行整理和鉴别,利用优秀的影视、小说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则可以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电影《少年派》《初恋这件小事》《头脑特工队》、小说《解忧杂货铺》《寻梦环游记》等都是不错的教学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让教育更加悄无声息地发生。

(二)多种形式,科学地认识青春期

青春期讲座、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沙龙活动、话剧表演等都是很好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面了解到相关的知识。

校园里的青春讲座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把男生和女生分到不同的场室,,针对不同性别在青春期会出现的身体变化和各方面的表现来进行介绍和讲解,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接纳青春期。在青春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社会的相关案例,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安全,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群体教育和个体指导并行,差异化地落实青春期教育有助于达成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三)发挥朋辈效应,打造健康团体

教师要全方面地了解班内团体的情况,了解孩子们间的亲疏远近,真正走进学生的圈子,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小团体,笔者利用课间的时间与孩子交谈,及时化解团体的小矛盾。在班里开展“朋友”话题的主题班会,授人以渔地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团体,也教育孩子如何关心朋友、帮助朋友,青春需要同伴,同伴互助前行,青春期不孤单。

(四)及时反馈和沟通,协助家长进行青春期教育

基于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老师可以开展与“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主题有关的家长会、家长沙龙、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在孩子的青春期时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家长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教授切实有效的沟通方法。在笔者的个人实践中,家校共育的基础是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双向的信息沟通更有助于老师和家长全方位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

(五)素质拓展,揭开青春的面纱

作为老师应拨开行为的表面,探查孩子的内心。以我班一名女生频繁与男生打闹,发生肢体接触为例,其实青春期想要引起异性的关注是无可厚非得事情,但孩子内心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好奇心、青春的萌动的驱使下她有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行为。

“禁果”之所以诱人,它的“禁”是一大诱人因素,因此家长、老师越是禁止,越是打压了孩子内心的诉求。为了揭开青春期羞涩的面纱,我利用午休前的时间,开展了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游戏、通过故事等,给男生女生创造接触的机会,让异性间有了更加正面的交流和相处。

对“手拉手”“换鞋子”“两人三足”等活动进行设计,使素质拓展围绕“青春期”教育这一暗线来开展,让道理摆脱令人反感的简单说教,把道理蕴藏在活动中,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六)在学科课程教育中,融入青春的气息

在小学阶段已经开设的课程当中,融入青春期的相关教育,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性,有所侧重地进行教育。如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就法律方面,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形成自尊自爱的人格品质;音乐老师可以结合青春期的音乐、歌词来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在孩子青涩而美好地青春期里,作为班主任,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和地看待孩子青春期出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用科学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宜的帮助和保护,让青春之花更好的绽放。

参考文献:

[1]郭小宝.高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7.

[2]施蕾.农村留守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0(5):30-32.

[3]石秀丽.浅谈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育,2021(10):41-4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