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素养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处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笔者围绕游戏化学习与小学生数学创新素养培养这一中心论点,阐述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教学;创新素养;实施途径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素养呢?笔者认为开展游戏化学习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若由国家层面禁止未成年人网上游戏时间,这时老师加大力度引入游戏化学习,把孩子吸引到学习上来,让孩子喜欢学习。游戏化学习是指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一、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趣——彰显游戏化学习趣味性,激发学习内驱力
游戏化学习独具趣味性,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和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沉浸式游戏:突显游戏的“诗情画意” 。沉浸式游戏,是融合各种先进教学媒体,包含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游戏。沉浸式游戏有利于突显游戏内容的实用性、普及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自觉自愿沉浸在有价值的学习中,享受游戏的“诗情画意”,心情愉悦地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游戏效率与实践运用能力。
2.操作式游戏:跳出游戏的“纸上谈兵” 。操作式游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由直观走向抽象,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可以使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探秘式游戏:权衡游戏的“与时俱进” 。探秘式游戏是针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时空。这种游戏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权衡游戏的“与时俱进”并加以有价值的筛选。
(二)宜——彰显游戏设计的适宜性,激发学习创新力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基于学生立场,在游戏的难度、数量、形式等方面,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享受游戏带来的满足感。
套餐式游戏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思维习惯,把游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游戏的针对性。为学生准备像点菜一样自主选择游戏的形式,既让学生感到自信,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计算教学后,设计一些有梯度的射击类的游戏,让学生自主选题来完成。
(三)灵——彰显游戏设计的灵动性,启迪高阶思维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及延伸点,启迪学生的高阶思维,自主建构数学概念,让学生享受游戏带来的成就感。
1.开放式游戏:打破游戏的“非此即彼”。开放式游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打破游戏固有的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一方面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2.关联式游戏:寻觅游戏的“藕断丝连”。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其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关联性十分密切。教师要采用关联式游戏,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勾连,实现结构化学习。
3.融合式游戏:步入游戏的“你中有我”。融合式游戏彰显数学游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别样之美。几个知识点的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从而让技能在游戏中形成能力,在游戏中提升思维。
二、利用游戏化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素养的途径
(一)课前——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化学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例如,在上六年级《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一面鸟笼,另一面是一只小鸟。然后故作神秘的问学生,如何把这只小鸟装进鸟笼里?学生们瞬间产生极大的兴趣,几分钟的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原来旋转时的视觉差,看到了小鸟在笼子里!笔者顺势引导学生:面通过旋转得到了柱体。这一环节中,笔者没有讲解原理,但学生在情境中依靠自己的探索理解了知识。
新奇的游戏教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课中——创设数学游戏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学习,主要是借助游戏的趣味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后,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长方体、正方体的框架。游戏规则:小组内尽可能多的用不同材料做出不同形状的框架,在各个面上贴上彩纸。根据结果评出最佳创意奖,用时最短的获得最佳小能手。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选材,铁丝、小棒、筷子、吸管、绳子……五花八门,创意百出,,做出了三种类型框架:正方体、一般的长方体,特殊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公式,表面积公式,对求无盖的盒子的表面积也理解了。
只要教师给孩子一个空间,他们会给你呈现一个富有创意的世界。
(三)课后——设计贴合实际的游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些灵活的课后游戏,促进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笔者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游戏,让学生询问家人的年龄,然后按照年龄大小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比一比谁做得准确、漂亮。通过绘图,使学生具体了解收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事物。
综上可知,通过多种举措,利用游戏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梅楠.旨向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字化游戏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张修武.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