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课的教学策略分析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课课例《Who’s the king of the jungle?》的教学过程,探讨了在小学开展英语教育戏剧课的教学流程,从教学文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教学表征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戏剧课的高效教学策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教学策略

一、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来培养全人的教育方式,即运用场景、角色、故事等戏剧元素和定格、独白、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戏剧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在角色中体验,在合作中创造,从而实现育人目标的达成。英语教育戏剧有利于学生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与英语素养。

二、教学策略的实践

小学英语戏剧课在小学课堂是一个新尝试。螺岭学校英语团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吸收专家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全面热身——通读文本——指导表演——汇报演出”四步流程的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课教学模式。本文以P老师的教育戏剧课《Who’s the king of the jungle?》为例,从教学文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表征五个方面分析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及改进措施。

(一)内容解读

《Who’s the king of the jungle?》改编自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中文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故事文本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学生文本是一个32开的小剧本,有封面、正文和封底。全剧共有约四百词,除去开头和结尾,其余分成四幕:第一幕讲的是老虎和狐狸遇见,狐狸逃脱失败以后故作镇定,自称林中之王,准备带老虎去验证;第二、三、四幕分别讲述了猴子、小鹿、大熊见到老虎和狐狸时慌忙下跪的经过,全剧以第三者小鸟的视角来进行串联。故事的教育意义是有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真本事,只是借别人的力量吓唬人。

(二)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全面热身

戏剧课有别于普通的英语教学,其中,课前准备的差异最为明显。戏剧课课前需要做好场地、道具、声音等多方面的准备,比如,根据剧情需要,上课场地从摆满课桌椅的样态变成空旷的舞台,学生从原来的坐在课桌椅前上课,变为围着老师站成一个马蹄形。

上课伊始,P老师播放一首欢乐的乐曲《在丛林里》(In the jungle),师生伴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凝神激趣,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后续的演出。热身活动后,顺着歌曲主题,老师启发学生表演一种森林动物的特征,然后让其他同学去猜猜是什么动物。通过简单的表演既让学生激活旧知,又能激发表演的欲望。

2.呈现阶段,通读文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出故事,初步感知剧本,理解故事大意,只有基于理解的表演才能充分刻画角色的形象。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而这些或明确体现在文字上,或需要通过文本认真揣摩方可得出。

P老师以视频方式呈现故事的第一幕,适时提出“Who’s the king of the jungle?”,让学生带着问题,原地坐下,默读剧本,在剧本里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读剧本后,老师追加三个新问题:How does the fox prove himself? Who do they meet? Wha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 让学生提取细节信息。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对剧本有了初步的接触,对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3.操练阶段,指导演出

听录音,模仿第一幕中老虎和狐狸两个角色的对话。P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角色的语气与情感,如:老虎看见狐狸,准备饱餐一顿时说的“Are you ready to serve yourself?”表示胜算在握;狐狸见到老虎时说的“What a bad day!”表示充满害怕;声音发抖,而故作镇定说的“I’m the king of the jungle.”表示虚张声势又心里没底。在语言指导过后,老师逐渐加入表情和动作的指导,让两个老虎和狐狸的形象表现愈加丰满。接下来,学生们根据个人喜好竞选老虎、狐狸和小鸟三个主要角色。学生佩戴头饰,教师划出演出舞台范围,通过教学课件上的简单图示示意舞台前后的划分、角色的站位及走位,初次尝试第一幕的演出,也为后三幕打好基础。猴子、小鹿和大熊是最后三幕的主要动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后,根据课件提示尝试演出,老师和学生均对表演的小组给予评价和指导。练习期间,所有演员务必再次熟悉台词,推敲动作与造型,明确台下准备时的站位与在台上的走动路线。

4.表演阶段,汇报演出

P老师提供仿真动物头套道具,扩大演出舞台的范围,准备背景与配乐,为学生提供模拟舞台效果。学生演出一气呵成,收获英语教育戏剧演出的愉悦体验。

依角色重要次序,谢幕时从群体动物到兼具旁白任务的小鸟,再到主角老虎和狐狸,最后是相当于本场导演的老师。开场和谢幕是戏剧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戏剧素养的应该注意的小细节。

三、教学分析

(一)教学文本方面,呈现形式新颖,戏剧要素明显

上述教学模式的应用,帮助师生对教学文本的要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舞台说明的改进方面。本课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简易剧本,改编自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剧本的三大要素矛盾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在剧本里均有具体体现。矛盾冲突体现较为明显,即为何森林动物频频向狐狸低头?戏剧语言不同于书面语,很多时候戏剧语言需要简短、停顿、重复等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色和内心世界。本剧本除分幕编写外,尽可能采用戏剧语言,如big brothers,show me,go ahead等。至于舞台说明体现稍显缺乏,如角色该如何说话,可以把舞台提示写出来,比如,“悄悄地说”或“生气地咆哮”这样的语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快进入角色,也为课堂争取更多的表演时间。

(二)教学目标方面,有效聚焦双目标,目标达成度高

戏剧课的教学目标具有双重焦点,一个关于内容,另一个则关乎表演技巧和形式。本课例十分注重基于剧本内容理解与目标导向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P老师有明显的指导文本理解过程,在表演前老师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剧本的理解情况,又通过细节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表演方面则着重舞台站位与走位的指导,课件里的简易动态图示清晰明了地把站位和走位解释清楚。实践证明,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按提示完成表演。

(三)教学环节方面,活动安排合理,课堂节奏适宜

教育戏剧课与普通英语教学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是从呈现到内化再到输出,本课例也采用了同样的做法。而与普通英语教学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上。戏剧教学需要特别安排学生席地而坐和站立的时间以及动静结合的活动顺序。所以,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展示环节的活动要求,一节有效的戏剧课,在活动安排上,不时在“让孩子动起来”或“让孩子静下来”之间变换,也创造出在肢体、智性和文本上等不同需要的节奏。,由浅入深。课例中热身阶段唱跳表演,呈现阶段安静默读,操练阶段既有全员参与也有分组练习,在每个环节里通过活动的恰当排列组合,使得课堂节奏适宜。

(四)教学表征方面,表征形式丰富且符合儿童认知

教师的教学表征知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关于使用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特定主题的知识。教学表征的目的是把剧本当中学生将要学习的语言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感知,熟悉,演绎故事。本课例最为突出的是音乐表征和实物表征。整节戏剧课一共设置了四段音乐,总时长大概38秒,每一小段音乐大概7到8秒。凶猛的老虎出场时的音乐是威风凛凛的,调皮小猴子的配乐是欢快的,优雅小鹿的出场配乐是柔和的,慵懒的大熊出场时的音乐是缓慢的。实物表征的手段比较丰富。其中,打板让孩子们有表演的仪式感,戏剧是一个团体项目,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打板可以提醒大家做好准备,演出要开始了;简简单单的四根柱子,恰当划分了生活和舞台的边界;摇铃是一种能让孩子迅速安静下来的策略;头饰在小学英语课堂里有着神奇的力量,无论是纸板头饰还是仿真头套,都能很快把生活中的自我带入所饰演的角色之中去。所有的表征形式都是促进学生的理解,助力教师的教学。

结  语

运用“全面热身—通读文本—指导表演—汇报演出”四步流程教学模式的英语教育戏剧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英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戏剧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2:4.

[2]满春燕.角色育人: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及学科转化[J].基础教育课程,2021(06):34-39.

[3]Joe Winston, Miles Tandy.开始玩戏剧4-11岁:儿童戏剧课程教师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53-55.

[4]曹爱鹏.论教师的学科教学表征知识[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73-74.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