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项目式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项目学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提供了方法支撑。文章围绕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以期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项目教学范例和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创造有利的思路。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对于项目式学习,不同学者对“项目学习”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认为项目式学习是运用在教学上的一种模式、方法、策略;二、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过程的实践活动或者课程活动。本文将项目学习定义为基于课程标准,在教师创设的教学项目驱动下,以解决情境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建构和核心素养发展,在实践中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学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项目学习?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项目学习为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能途径,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项目式学习,从而实现课程目标并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设计情境导入,设计项目主题

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明确的课程学习主题是项目学习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在设计项目主题时应立足于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作为情境导入:第一,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情境导入。学习是一种持续的实践与探索,也是思考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构建学习项目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教师也可以将社会热点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以此来作为情境导入,激发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第三,结合其他学科重塑学科知识和技能结构,设计相应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跨学科核心素养。

以笔者校本课程“非接触式垃圾桶”项目为例,此项目学习结合当下校园防疫工作难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校疫情期间校园垃圾“日产日清”情况,提出制作“非接触式垃圾桶”项目学习活动主题。此项目结合苏教版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方案的构思过程”与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算法基础”及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重塑学科知识和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思维以及计算思维。

二、构建项目框架,实现课程目标

如何保障项目学习顺利的开展,教师应围绕项目主题规划好学习框架,将复杂的项目进行分解。例如教师可以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再将若干个“小项目”细化为多个“小任务”,以整个项目学习以任务为中心,将每个“小任务”分布在各个支干上,各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融入“小任务”中。每进行一个任务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主题,为学生后期实践操作指明方向,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及调整项目实施计划,不断巩固学科知识,实现课程目标。

以“非接触式垃圾桶”项目为例,笔者围绕项目主题,分解为两个小项目(如图1所示),课时结构设置如下图2、3。此项目通过“非接触式垃圾桶”的完成这一条线索整体展开学习,具体分为“项目一方案、草图”的完成以及“项目二实物作品”的制作。在项目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现“算法流程图的呈现”“程序的编写与实现”以及“作品的最终实现”等任务学会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算法,学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需求,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灵活运用,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方法,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三、完善教学过程,推动项目实施

若想保障项目学习的教学成果,需根据项目内容整合知识,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前合理规划教学步骤,为高效应用项目学习做好铺垫。刘景福、钟志贤提出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该模式包含六部分内容: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新课标对课程开展的建议是依据6个项目范例,围绕“情境—>主题—>规划(思维导图)—>探究—>实施—>成果—>评价”为主线进行教学。

以“非接触式垃圾桶”项目为例,笔者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项目教学(如图4所示):创设情境、发布任务—>问题引导、探究学习—>形成方案/绘制草图/制作作品—>展示交流,多元评价/反思总结,拓展提升。在“创设情境、发布任务”环节中,学生明确项目学习主题“非接触式垃圾桶”的制作。在“问题引导,探究学习”环节中学生针对任务,学习新知,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在“形成方案/绘制草图/制作作品”环节中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撰写方案,绘制草图,编写程序进行调试与运行,最后实现作品的制作;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目了然的任务式清单和教师提供自主教学平台进行操作,主动建构学习过程,学生动手实践和小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在“展示交流,多元评价”环节中,学生参与多元评价,学生代表上台总结交流,学生的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反思总结,拓展提升”环节中,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个人反思,并改进和完善作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量在每一个任务环节中渗透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四、设置多元评价,促进教学成效

新课程标准强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应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各种方法去展示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全面地反映学生过程性学习表现情况,要完成诸如生生之间、师生相互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教师应积极借助教学软件平台,常用的有 moodle、claro-line 等。

以“非接触式垃圾桶”项目为例,学习评价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每节课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二是学生学习评价量表。学生的作品通过笔者开发的教学平台的“电子学档模块”上传。此平台不仅可以记录和追踪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和分享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果,将学生项目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的教学评价。学习评价量表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探究活动和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几个维度进行评价,每节课以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收集评价记录,形成过程性评价。部分优秀的项目成果,将展示在讲台或是创客室,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激励他们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能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提高信息素养。“非接触式垃圾桶”项目学习中,教师从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学会协作,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由于研究条件有限,课程建设、项目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手段等还有待优化与完善,日后将结合更多的课题深入研究与应用,以期更好地在高中信息技术实施项目学习教学。

【本文系佛山市顺德区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课题“计算思维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的项目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SDET2021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2]郑大伟,柯清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学习[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SolomonG.Project-BaseLearning:aPrimer[J].Technology&Learning,2003.

[4]徐永军,罗晓杰.国外“语言项目学习”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4):58-60+65.

[5]刘晓峰,高洪卓.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开展项目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07):45-4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