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是我们的游戏宗旨。对于体育活动,我们尤其重视,让幼儿通过体育活动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从而变得乐观、开心。每次混龄大课间,孩子们来到了大型玩具区都玩得很开心。看见这样的热闹场景,看见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观察孩子们在组合梯的情景,我们对他们在组合梯里的游戏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二、案例过程
片段一:走组合梯子,让我好开心
我们的体育游戏活动开始了,班上的孩子像快乐的小天使,往组合区的区域飞奔来了。他们到了这里,一个个表现得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想第一个爬到组合梯上面去。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了一分钟,怎么可以走组合梯走得又快又狠。滔滔一马当先,第一个爬了上去,他最开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每走一步都会扶一下旁边的扶手,等走到了一半,滔滔就把自己的手松开了,一直到走完组合梯都没有再扶过扶手。当走到最后一个阶梯的时候,他开心的跳到了地上,还特别愉快的跟其他小朋友说:“我好开心呀。我还想走一遍。”旁边加加问他:“滔滔,你等下还扶扶手吗?”滔滔:“我不扶了,我不怕了。”组合梯上有小朋友在扶着扶手走,也有小朋友只扶了一边的扶手,也有小朋友两边的扶手都扶着,还有胆子大的小朋友在组合梯上跳起来了。
片段二:我也想走组合梯?
游戏开始了10分钟左右了,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走完了一次,我们发现伟哲小朋友还在组合梯的出发点,一直在望着其他的小朋友走来走去,就是不敢站起来走上去。走完一轮的乐晴过来了,她问伟哲:“你为什么不走呀,好好玩的。”伟哲跟乐晴说:“我怕会掉下去,上不来。”乐晴牵起伟哲的手,“没关系的,我们都没有掉下去,我牵着你的手带你一起走好不好?”伟哲有点期待,在乐晴的鼓励一下,牵着乐晴的手踩上了组合梯。他一只手牵着乐晴的手,一只手扶着扶手,小心翼翼地往前面伸出脚,刚踩上楼梯,伟哲小朋友手里都出了汗,还把扶梯的手拿过来,不停地拍着自己的胸口,嘴里念着:“好怕!”乐晴安抚地跟伟哲说:“没关系的,我都敢走,我还能跳呢?”听着乐晴这样说,伟哲继续小心地玩前伸腿,然后小心翼翼地踏上去,这样小心地走了走了几步,慢慢地松开了乐晴的手。自己独自往前走,速度也在慢慢加快,最后一两步的时候,伟哲小朋友甚至松开了扶梯,独自走下去了,最后跳了下来。其他小朋友看见伟哲小朋友独立完成了组合梯,都给他鼓掌。伟哲自己也说:“好开心!我还要走。”
三、案例分析
《指南》对于小班幼儿体育要求,能够基本掌握走、跑、跳等各种形式,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快乐,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3-4岁的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去探索物体。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幼儿对于探索组合梯的兴趣,幼儿在组合梯中获得简单的快乐,比如鹏鹏就是沉浸式地体验快乐,并且会把这种快乐主动地跟别人分享。通过游戏,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对于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响应的、有兴趣的,并且能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根据幼儿在组合梯的中的表现,我们应该设置更多的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让幼儿获得多种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四、案例反思
通过对整个游戏分析,对于如何更好地设置户外体育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巧用短暂兴趣导向持续探究
幼儿固然好奇心强烈,兴趣广泛,但是他们的兴趣具有易转移的特点,常常转瞬即逝。教师要很敏锐地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共享中,发现幼儿的短暂兴趣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如片段二中伟哲小朋友对于组合梯的反应,当他提出有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收到,然后想法设法,把他的兴趣保留下来,让他在兴趣的激发下,主动去探索游戏,去体验游戏带给自己的乐趣。
(二)伴随幼儿需要导向内外联动
户外是主要的体育活动场地,但也离不开室内的辅助。一方面,幼儿在思维碰撞,经验共享中,就发现提前做预设,定计划的好处。若将此环节置于户外活动初,显然真正用于运动的时间就变少了,还可能使大部分幼儿闲聊和消极等待,违背户外运动的组织要求和原则。显然这样的环节在室内开展更适宜,可利用晨间活动时间或课间进行,弥补户外时间,达到由外到内的转接。
(三)抓住新生成点导向全面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大多数是来自幼儿自己根据活动产生的现场反应,而不是来自于老师的计划。孩子们在自己的兴趣指引下,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玩法,而且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生成点。教师可以追寻幼儿的新兴趣,挖掘教育契机,发展野战相关的新技能。体育游戏作为载体不仅仅能在健康领域发展幼儿,在语言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和艺术领域都有值得挖掘的价值。如活动前后的交流最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制定计划的行为不但体现幼儿的思维水平,还能发展幼儿前书写经验。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迁移或者创造出新的经验或知识,,体现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价值。
(四)教师应和幼儿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要观察他的行为和方式,与由于教师的适时介入,提出问题,发起互动,从而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比如游戏中,伟哲不敢走的时候,乐晴主动询问,并且提出帮忙,当伟哲成共走出一步的时候,还会给予伟哲鼓励,这些幼儿之间的互动,正好也体现了《纲要》通篇要求和渗透的观点:“不关注情感交流的互是缺乏教育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