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是帮助学生在实现独立自主进程中改造思想和身体状态的过程,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谈在劳动教育中实现德育品质提升。
【关键词】德育;劳动教育;自主实践;劳动服务自身
德育是当代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劳动的过程也是德育过程的良好体现,对增强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勇气,提高自理能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德育中实施劳动教育,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在两种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一、劳动教育在德育中的优势
德育的主题往往是有目的性的,在活动之初,教师往往会首先明确活动的内容、目标、方式、途径和预期效果,这也是人们在劳动之前所要进行的过程。劳动教育和德育的根本目的都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为培养目标,服务于社会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符合的道德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劳动教育比德育更加具体。德育是抽象化道德在精神层面对学生的影响过程,而具有德育功能的劳动与生活紧密相连,与实践活动相连,更具有操作性。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更能够在主观认识上获得具体印象,跟随教师的引导,实现对自己积极人格的塑造。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程中领略劳动的本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思想上认识到劳动对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地、全面地了解劳动,扭转“只要好好学知识,考高分就行了”的错误成长观。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作用
(一)加强劳动思想在德育过程中的渗透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劳动服务自身”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自理思想和能力。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足,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最好的时机,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开展劳动,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服务,能够睹物思劳,懂得衣食住行都是靠劳动产生的。例如,我校专门在校园内开辟了“竹居”生态农场,以班级为单位,由师生共同管理。学生从春季的播种开始,呵护种子发芽,陪伴它生长,到最后收获果实,真正经历了一次播种、成长、收获的生命过程,同时也真正体验到了种植、丰收的喜悦。
(二)将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可以与劳动相结合的切入点,教师应积极把握,以丰富的、形式灵活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例如,我校充分利用了“竹居”农场资源,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积极开设拓展课程,开展农作物种植与美育、习作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体验活动。在美术课上,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室,走进农场进行写生,孩子们看着农作物画画,兴趣浓厚,更能画出有灵魂的画作。在体育课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举行挖坑种菜比赛,体力较弱的学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开始锻炼计划。在科学课上,教师介绍了我们把北滘“一村一品”的黄龙黑皮冬瓜引进校园种植,这可是我们当地的特色蔬菜。孩子们看着种子进入土壤,然后发芽、长大、结果,在懂得劳动过程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后,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运用节日主题开展劳动,实施德育
一年之中有很多节日与劳动相关,比如“二十四节气”、植树节、劳动节、土地日。这些节日与我们的“竹居”农场的劳动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多的德育教育。例如,学生的劳动行为需要专业的农人来做指导,并带领学生们了解种植行为与气候、天气和历法之间的关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了解,可以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热爱。又如在“6.25”全国土地日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种植业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尤其是耕地、基本农田的重要作用,“耕地红线不可侵犯”,任何违法破坏耕地的行为都应当被制止,发现破坏、污染耕地的情况,要拨打监督热线上报自然资源监管部门。这场劳动教育,让学生既了解了传统的文化知识,又发挥了普法教育的作用,使德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技巧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我们会结合劳动技术课和一些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并逐渐掌握这些技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勇气,使他们获得一定的应对策略,进而把劳动的过程处理得有条不紊。这也是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时机。例如,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寓言《我要的是葫芦》,讲的就是劳动付出和结果的关系,文章寓意深刻,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在我们的菜园里,也有几株葫芦,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指出葫芦得的是什么病,引导学生探索该怎样治,这也能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寓言里面的真实情境,更加真切地感受文章的寓意,并引以为戒。教师要在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考前,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提前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才利于后续教学中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总之,劳动教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共同的教育价值,对促进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发掘劳动场景的多功能性,把握与课堂整体教学的关系,尽可能贴近生活,使学生既有亲自实践的机会,也有听取专业人士传授经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思想和实践上都能获得良好的德育体验。
参考文献:
[1]杨阜林.寓德于教,以教促德——在小学劳动课中渗透德育的研究[J].家长,2021(05):34-35.
[2]季玲琳.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益尝试[J].名师在线,2020(36):61-62.
[3]顾雅晶.有效融入德育,实现高质小学劳动教育[J].小学时代,2020(14):94-95.
[4]朱晓雅.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的价值与实施[J].好家长,2020(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