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督导文件规定:督导责任区制度是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数量和布局情况,安排督学对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学校,下同)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经常性督导的制度。建立督导责任区制度,是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强化教育监督的需要,是教育督导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的制度保障。
责任区督学要按照“依法监督、正确指导、及时反馈、深入调研、合理建议”的工作方针,在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下,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开展随机督导。
责任区督学主要职责是:推动学校、幼儿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
责任区督学的督导范围包括:学校、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教育教学(保教)水平、教育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校长队伍建设情况,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培训、待遇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招生、学籍等管理情况和教育质量,学校安全、卫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校(园)舍安全情况,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套和使用等教育条件的保障情况,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实施督导检查,近年还有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区督学也可对本责任区内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对本责任区内发生的有关群众投诉进行调查处理情况等。
按照目前顺德区督导室对责任区督学的工作分工,一般一名责任区督学责任3-4间学校的日常督导工作,如果按照督导工作的全部要求全面落实,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责任区督学大多是兼职督学,本身都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或学科骨干人员,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开展面面俱到的督导工作。平常到学校或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或专项督导,用时大约1-2个小时,要全面看清全部资料、实地检查、开展部分人员的问卷或谈访问,在时间、人员、空间上都存在比较多的困难。
现在利用互联系网+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了。
例如:最近顺德区每个镇街都推荐了部分幼儿园,开展规范办园行为的督导评估工作,这些幼儿园在接到评估的通知后,按照之前督导室分配的账号,登陆“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系统”(督导平台),建立本单位的资料库,按照各项要求并在指定的日期前,全部上传相关要检查的文本图片或其它资料。
最近,笔者曾参加了一次幼儿园办园行为的认定工作,笔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做了如下的一些工作:领取上级分派的专用账号密码,登陆“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系统”(督导平台),预先在本单位检查待检的单位的上传资料,一是检查资料是否齐全,二是检查资料是否真实,三是检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的内容及时间范围,四是预先做好分工负责内容的评估小结,五是发现有疑问,可先记录下来,到实地督导时,再重点核查其相应的内容。
我们一群责任督导通过工作交流,认为利用了互联网督导平台进行督导,有这样的好处:
一、督导人员(或部门人员)可通过互联网,在权限范围内,随时检查备检单位资料的情况,有更多的时间细看资料、核实资料。二、预先做好初步的评估小结(初稿)。三、预先做好向受检单位提出整改建议的意见(初稿)。四、准备参加督导的督导人员,在检查前有更多的时间全面了解受督导单位的资料,有的放矢地准备督导工作,到实地督导时,重点检查一些室场及开展人员的问卷,以及多进行沟通等工作,真正做到以“督”促规范,以“导”促发展的根本目的。
2016--2020学年,顺德区办学绩效评估也是采用此方式,比较好地在全区大力运用此互联网督导评估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督导效果,评估方案、操作方案、入校督导三者结合得非常之好,得到多方的好评,促进了各类学校的规范、均衡、特色、优质的充分发展,伦教街道也连续十年被评为顺德区“教育先进镇”。
2018年,伦教教育局(教育办)都开展了督导课题研究,今年“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镇域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模式实践研究》”顺利结题,伦教街道督导努力在新时代,用创新方式,用新的技术手段做好做实督导工作,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