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高中阶段,化学这门学科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开展化学课堂时,教师需要认识到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基础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于是,教师便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为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这样便能够提升班级中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学习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这样便能够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挥出分层教学模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高中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于是,在开展堂教学时,教师便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来进行层次的划分,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在进行分层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以一种全面的思考角度出发来进行合理的分层,避免像过去一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照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进行分层,这种分层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也很容易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理念,认为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在如今教师便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从多种思考角度出发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充分地发挥出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分层教学内涵
在新课改理念下,老师需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同时,化学学习并不仅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还能够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灌输式”或者是“鸭子听雷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基本都是“一刀切”,只注重自己化学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吸收情况与理解情况,导致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难以集中,无法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而且,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心理和身体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也不相同,因此,老师需要积极开展分层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核心素养下具备一定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分层教学重要性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而分层教学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可以减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在化学教学中融合分层教学理念,可以减少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并让同等思维的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方式及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还能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疑问。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适当难度的习题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进而体验化学学习的魅力。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分层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老师树立榜样作用,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思想素质,透彻分析课文内容,进而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不断融合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再根据分层结果进行合理的分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当作基本条件来进行层次的划分,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等因素,使整体的分层、分组过程更具合理性和全面性。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出发来进行分层,之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的,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文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第二个层次为学习基础稍差,学习态度较好,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个层次为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都稍差,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在进行分层后,教师需要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次的分层结果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整,这种方式既不会让第二、第三层次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又能够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分层后认识到自己实际的学习水平,并且也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自己的不足之处入手来不断的改善学习过程。
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分层的结果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在进行分组时,教师需要保证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包含三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进行分组,只要性格相似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避免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产生冲突。性格相似的学生大多思维模式也十分相似,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时也能够产生较强的默契,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分层分组后,教师需要时刻的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不断地改善教学模式,调整小组成员。并且,教师在采取教学方法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将一些特定情景下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思考并得出答案,于是,教师便可以根据问题内容来进行问题的分解,通过阶梯式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这样便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二)备课分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但在过去,教师的教学往往存在课前预设不足的问题,既没有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目标,也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这是不利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因此,在分层指标的构建中,教师首先要在备课的环节中渗透分层教学理念,做好分层预设。
例如在“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目标分层,进行分层次的备课与课堂预设。这样通过分层的教学设计和预设,教师有效对学生提出了分层目标,落实了分层教学理念。
(三)问题分层
在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中,问答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问答活动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分层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这样的理念下,向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是不适合的。因此,在问答环节,教师需要设计分层次的问题询问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基于自身层次进一步思考,以充分落实分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元素周期律”内容教学时,老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元素周期表中的必须要内容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构建教学问题情境,如“现在森林要召开元素大会,然后让每个学生代表一个元素,然后老师可以接着说‘我们首先需要排排坐,现在请大家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进行作为排序。’其次,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名称是否存在错误。”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有目的。这样,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有效表现了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要求,充分落实了分层目标。
(四)强化分层授课理念
在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时,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时间利用率,教师需要在此前进行全面的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对于学生的分层结果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巧妙的划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分层授课的理念全面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摒弃过去传统的理念和模式,让学生能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和听课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减金属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将分层教学理念作为核心来进行教学环节的展开。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分析碱金属结构与表现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简金属结构的特征,让学生通过猜想和预测的过程,分析减金属的化学性质。这样便能够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以此为学生构建出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化学思维得到发散。同时,这种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而产生优良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分层结果对学习任务进行布置,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在学习不同条件、不同减金属单质的具体表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需要对其进行间段性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分层情况来进行任务的布置,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让其着重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让其在理解碱金属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教材将碱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标记。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碱金属化学性质的原因,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研究碱金属与氧气加热的规律,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在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五)辅导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需要监督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比如,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化学活动,并通过激励的语言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学习并思考化学。对于中等生,老师主要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学公式与概念。对于学优生,老师主要以拓展为主,让学生认识到多种类型的化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分层
为了保证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分层教学中学有所获,教师便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便可以从知识到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向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方面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变。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在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基础上,增添一些更具难度的内容,比如可以将一些最有难度的试题进行发布,让这部分学生进行完成,通过统计学生的正确率来对学生做出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其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考验这部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为其提供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本文主要从几方面针对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包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层、强化分层授课理念、教学评价分层、分层布置课外作业这四方面,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尹灿辉.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4):142.
[2]黄秀娟.高中化学小班”分组自学导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30-33.
[3]尚卓颖.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112.
[4]周金江.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3):166.
[5]魏永鑫.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0):8.
作者简介:乔慧云。出生日期:1982年4月。女,汉,安徽省宿州市,现任: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化学教师。学士学位,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