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历史作为让学生认知历史、学习历史、感知历史的重要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能在教学中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创新教学、评价、引导的形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分析、感知和总结,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整体能力提升会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各项能力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上的师生地位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而是要能够成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教学定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唤醒学生体内蕴藏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破自己学习的极限,从而提升课堂上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重新的构建,从而充分地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能够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材当中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引导学习的形式对基础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积极主动思考对学习的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了解君主立宪制对于英国发展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探究
教师要能够在逐步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主动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能够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能够去发散思维,联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更加深入地分析历史意义,这样才能够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总结。所以,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去更加深入地分析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只要才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教学“美国的独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美国的“南北战争”,学生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于这一场战争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战争的参与者、战争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对于历史进程的意义等。虽然教材当中已经给出了一部分内容,但是学生还是需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总结,进而给出更多的思考和判断,这个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解答学生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方向介绍引导,这样才能够尽量地减少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提升学生探究的效率。
三、使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适的评价方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选择评价方式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出发点,要能够使用以正面导向为主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既不会损害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又能够让学生认识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着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方式、多要素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行为、学习行为、课堂随测等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真实学习状态,并且教师要使用鼓励性和期待性的用语,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发展会有着积极的帮助。
初中历史是初中教学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要能够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完善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庄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自主学习方法初探[J].人物画报:下旬刊,2020.
[2]温娟.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4):2.
[3]赵亚玺.家族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