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演讲单元为主体,根据活动任务单,从“任务驱动,自主阅读,让思维动起来;以笔写心,撰写演讲稿,让心动起来;全情投入,参加演讲比赛,让情动起来”这三个方面浅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活动探究;演讲;自主
“活动·探究”单元是以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语文任务为驱动,语文活动为主线,每篇文章、每个活动任务、每处助读系统都与学生息息相关。本文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演讲单元为例,浅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一、任务驱动,自主阅读,让思维动起来
“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体裁相同,学生在老师的“首席”主体性地位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课文,最后再整理归纳异同。演讲词“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演讲词是基础,撰写演讲稿是关键,举办演讲比赛是亮点,分别对应读、写、说,层层深入,紧密联系。自主性是最大的特点,“‘活动·探究’单元强调的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发展,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出发,来设计语文学习路径的崭新尝试。”[1]
学生自主阅读任务一:学习演讲词。所选演讲词,分别为名家名篇或精彩时文,外加一篇有关演讲技巧方面的文章,这一编排旨在达成任务一所要求的“学习演讲词,不能只是‘读’,还要试着‘讲’。要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体会演讲的‘感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法,以《最后一次讲演》为蓝本,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初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然后进行大单元的比较阅读。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单,从构成要素、演讲者身份、演讲的时间、演讲的背景、演讲的目的(或者态度、)演讲的场合(或氛围)、针对的人群(或事件、问题)、清晰的思路、开头方式、结语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寻找相类似的演讲稿,理解演讲词因为演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背景不同,针对性不同,所以风格迥异。为后面的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打下坚固的基础。
同时要利用好课文的旁批和补白等助读系统帮助理解阅读。统编语文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活动·探究”单元在课文旁边、后面设置了旁批、补白、技巧点。比如《最后一次演讲》中间的旁批是: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我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加多了一个“他们”,帮助学生理解面对不同的听众,称呼、语气都不一样。学生自主阅读这些旁批和补白,便于掌握单元演讲词的知识点。
“‘活动·探究’单元的文本学习区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学习,而是把一组文本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悟、提炼文本特点,学习阅读策略。”[2]通过一系列的单元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使思维“动起来”。
二、以笔写心,撰写演讲稿,让心动起来
“活动·探究”单元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浅到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单元活动。任务二是撰写演讲稿,侧重在学习演讲词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巩固和深化任务一“读”的收获。指导写作时,提醒学生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任务一的读和任务二的写在这阶段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题目,可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紧贴时事,让学生发表看法。比如在我在讲这个单元时就布置了这些:1.对近期的俄乌战争,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和平的演讲稿;2.对班级出现的不文明用语,写一篇讲文明的演讲稿;3.针对班级段考后出现的学习懈怠性,写一篇鼓励的演讲稿。这三个参考题目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一切从心出发,让学生都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写好后,同样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探讨,提意见,修改,小组之间互批互改,最后教师进行教师批改和点评,打造精品演讲稿,为任务三的演讲比赛做准备。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升思维素养,培养应用话语系统,我笔写我心,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教师要紧紧把握“活动·探究”的语文性和综合性,让每一个任务都能成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助推力。
三、全情投入,参加演讲比赛,让“情”动起来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以任务二撰写的演讲稿为基础,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演讲,是对文本艺术的再创造。“活动·探究”单元就是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究,在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在学习演讲词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演讲。比如我在教学时,就播放了《建国大业》中闻一多扮演者吴刚的演讲视频。让学生边听边模仿演讲,学习如何借助肢体语言,言有尽,手无奈,意悲愤,把情感激发出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在说理,应读出语重心长的情感韵味,语调沉稳,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最后一次讲演》重在抒情,语调高昂悲愤,激情澎湃。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找有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自行观摩,掌握演讲技巧,包括配合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学生看完之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这更能让书面上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动作张力、情感艺术。“要想从根本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重视活动和知识的结合。而教材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若是教师将两者有效结合,就能够实现‘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水平的最优化。”[3]
最后各小组挑选出一名组员,准备演讲比赛。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堂进行预赛,比如我就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同学提出指导意见,教师录像,发给学生自己回家观看,改正,提升。同时让小组建立合作学习群,交流、探讨、评价,集思广益,全情投入。演讲是一种特殊的口语表达活动,演讲教学一定要抓住其独特的体验特征和活动特性,结合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突出其交流性、应用性、口语化、现场感等特征,演讲比赛时可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一起参加评审,颁发证书和奖品。最后将此次活动的照片和优秀演讲稿编成班报或者参与到校报中,还可以运用美编等制作精美的视频,在朋友圈宣传,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活动·探究”是以学生为主角,以写作为桥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他们的阅读系统框架。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动起来。“‘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更加自如地感受与表达。教师要根据不同单元的文体特点、不同的学情,灵活设计精当的任务,开展启发式教学。此外,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综合能力。”[4]
“活动·探究”的中心是任务驱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紧密缠绕形成读、写、做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系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演讲单元的课文,要用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把学生的思维、心、情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语文“活动·探究”课堂中“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徐玉根.在“活动”中激趣导法 在“探究”中悟情明理——以“活动·探究”单元设计理念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8(35):30-33.
[2]崔炳光.“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践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4):63-65.
[3]李国权.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2):43-44.
[4]郭燕燕.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Z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