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质思维品质,这将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进而发展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水平,最终促进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将阐述并仔细分析地理教学中的学生优质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意义,继而分析并提出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优质思维品质;优化策略
伴随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同步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亟待更新与完善。而针对在地理教学中的学生优质思维品质培养,这将有利于落实具体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如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综合思维的发展、区域认知方法的掌握和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继而透过思维拓展促进能力的迅速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因此,基于地理教学落实学生优质思维品质培养工作对于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理教学中的学生优质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意义
思维品质的精炼是智慧的集中体现,而关于地理教学中的学生优质思维品质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广阔性思维
广阔性思维即思维的广度,与思维狭隘性相反,它指的是学生在培养广阔性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完成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的知识或问题分析,即促使学生应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知识或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有利于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区域认知方法的掌握,最终促进地理素养的提高。
(二)深刻性思维
深刻性思维即思维的深度,与思维肤浅性相对,它指的是学生在培养深刻性思维的过程中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掌握挖掘事物产生之因或根本实质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或进行地理探究活动的方法,有利于同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地理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于区域认知方法的掌握和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三)独立批判性思维
独立批判性思维依靠人的独立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存在,与思维依赖性和经验主义相对,它指的是学生在培养独立批判性思维的途中逐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客观评价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探索特质契合度极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四)逻辑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与思维混乱相对,它具有条理性、层次性、准确性、连贯性和指引性,是学生开展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五)敏捷灵活性思维
敏捷灵活性思维与思维机械性、思维迟钝性相对,而培养学生敏捷灵活性思维将促使学生坚持从实际出发,继而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六)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型思维,它既可以作为上述五种思维的集大成者出现并积极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发展,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促使学生培养更加深入的高阶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深度学习,最终落实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优化策略
(一)扩大知识的广度,促进思维广阔性激发
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极大地扩大知识的广度以思维的广度,促进全面、客观、发展的观念渗透,利用互联网世界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广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例如,根据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的宇宙科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外主动寻找相关科普视频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地理认知,在不知不觉中落实广阔性思维的培养工作。
(二)挖掘知识的纵深,促进思维深刻性激发
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极大地促进地理知识的纵深挖掘以促进思维的深度,促进学生的地理概念、方法和应用学习,采取问题导学等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递进性发展,逐步发展学生的深刻性思维。例如,根据人教版选修二“问题探究——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此设计问题引入的思考。首先,教师应当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扩大与景德镇相关的知识搜集,针对关键内容如历史性、发展性和继承性等尽可能地挖掘其中内涵,进而以此设计一系列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在授课途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完成关键点的引入与提问,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深度思考。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增强思维独立批判性
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增设课堂的质疑环节,利用激励机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进而逐步增强学生的独立批判性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明晰知识的规律,促进思维逻辑性激发
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促进结构化教学的落实,利用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具象化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明晰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规律,进而促进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五)赋予知识生命力,增强思维敏捷灵活性
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及时引入生活化教学或情境教学,以此赋予知识生命力与活力,达成活化学生思维的目标,进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灵活性,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实际应用问题的敏感度,促使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具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六)落实综合性教学,促进创造性思维激发
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极强的综合性教学,促进学科渗透和应用教学的落实,以此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激发,继而促进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的跃升。例如,根据人教版选修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此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进而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当完成教材的深入研究与课堂的基本授课,保障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其次,教师应当完成一次完整的学情了解与学生的意愿询问,进而落实科学合理的分组。而后,教师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的途中应当积极发挥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适时给予部分提示或帮助,促进学生有的放矢;但是教师同时需要注意不能过度地参与小组合作,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不利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地理知识的简化与具象化。最后,教师应当举办一个小组交流会,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的自我表达与相互聆听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地理综合思维,最终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
综上,基于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优质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第一,扩大知识的广度以促进广阔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培养全面客观的发展眼光;第二,挖掘知识的纵深以促进深刻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第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批判性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质疑精神、创新精神等;第四,明晰知识的规律以促进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发展地理逻辑思维;第五,赋予知识生命力以发展学生的敏捷灵活性思维,落实思维活化;第六,落实综合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完成综合思维的跃升。
参考文献:
[1]祖小东.论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3):101.
[2]卢卫忠,周藕林.论地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118-119.
[3]杨永平.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