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门以机械设计和制造为核心的专业,融入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本文提出需要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挖掘专业思政要素、延伸实训平台等措施优化机电一体化思政教学内容。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思政;教学策略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而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制造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了优化育人效果,将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培养综合素养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培养具有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与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和维护的技能的人才。所以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科人才对于社会发展作用较高,所以必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作用,在专业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
一、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课程思政”内涵的深刻认识。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党组织和学生会的工作,而专业课老师则应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只需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所应掌握的技能。
(二)“课程思政”中的思政要素尚需进一步挖掘。由于受学科背景、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大多数工科老师,将思政元素纳入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十分有限,因此在“课程思政”中,如何充分地发掘出其中的思政要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三)“课程思政”尚未形成系统,一些课程思政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教学内容死板,生搬硬套,思政要素无法与课程相结合。有些课程仅仅增加了一些活动或个案,无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理论、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机电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寻求恰当融合载体
一方面,根据国内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实践,对课程目标进行再定位,从知识、能力、素养等维度进行教学规划的精细设计。从专业领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案例中,将思政的元素渗透到日常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首先,从知识性目标入手,对“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电气测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等课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历史的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例,指导学生明确该专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厚植专业熬过情感。
其次,以能力指标为切入点,可以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和把握前沿的知识;以机械、电子、信息三者为基础,使学生建立起系统工程的知识体系,在动手实践中检验真理、推动知识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发展动力。
最后,从素养目标的角度出发,通过项目任务、实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关人文情感培养因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深化对学生职业观的全面培育。
(二)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抓手,挖掘思政元素
联合思政老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备课,从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发掘出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行业发展、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中,让任课老师掌握其精准度和前沿。
一是结合产业发展。PLC广泛用于工业生产PLC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工业技术的发展。因此以我国PLC技术的发展应用,介绍我国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现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其中差距,从而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如引入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引导学生们向优秀的技术工人学习。
二是“7S”经营统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理实结合的专业,实践活动的时间约为50%,实践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专业素养,可以将企业管理“7S”体系融入到专业实训中,逐步推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就能真正地融入到工作之中;通过对企业经营的认识,可以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准则。
三是结合“1+X”证书制度。“1+X”证书是中职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健全中职学校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将“1+ X”证书制度与“课程思政”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思政”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比如设计课程时,积极对电工证书,以证书考核内容为导向,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最终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三)延伸实习实训平台,深化职业素养培育
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是“三全育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训技能培训的同时,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将思政教育平台载体的拓展,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育。比如,邀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行业知名毕业生到校组织讲课,为学生树立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让他们了解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等优秀品质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另外充分利用顶岗实习渠道,将知名企业文化资源渗透到课堂,并建立学徒制、导师制,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引实现实践技能与品德修养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定期培养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兼职导师,依托言传身教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课程中思政教育渗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总体思路、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措施等几个角度,提出了科学设置思政主线,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进行优化和改革,完善课程思政目标,希望能够推进中职学校机电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阮磊,谢彪.新时代背景下矿山机电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2.
[2]王宁伦.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J].青海教育,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