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父母过于忙碌,老人对城市生活没有足够适应能力等问题导致家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迟缓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案例研究中“婷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对“婷婷”语言发展个案的分析研究,发现孩子语言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语言环境的缺失、社会交往活动的缺乏、针对性的语言教育练习匮乏等因素造成。
【关键词】2-3岁幼儿;语言表达;发展迟缓;语言环境;社会交往
一、案例描述
婷婷,女,3岁。语言发展主要表现:2岁才会说话,但发音不清,属于地方方言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混合状态,语言表达较为迟缓,更多的以个别词汇、短句回应成人的询问需求为主;3岁时出现明显弱于同龄人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很好表达个人意愿沉默时间居多,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时遇到困难大多以沉默、委屈大闹解决问题,因缺乏有效沟通,形成了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语言行为及心理特点。
二、背景分析
婷婷出生在普通职工家庭,生活在中等城市小镇。父母为外地务工人员,均为工作单位中层人员。爸爸每周日休息时才回家,在家中还要不断接听电话、回发信息,基本没有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妈妈平时比较忙碌,经常加班,有效陪伴较少。婷婷从出生开始,主要由乡下过来的奶奶帮忙照顾,奶奶不会说普通话,在居住范围内没有固定的朋友,缺乏日常的社会交际。从以上分析可知:
(一)家庭中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
婷婷的爸爸、妈妈由于陪伴孩子的非常少,缺少了亲子沟通的时间。奶奶为了避免孩子苦恼,婷婷一直到2岁都还在使用安抚奶嘴,也是孩子说话含糊的间接因素。
(二)日常生活中缺乏社会交往
奶奶的主要任务是在生理需求方面给与孩子足够的照顾,因为自身语言表达使用老家方言,在现在城市生活圈没有可以日常沟通的邻里朋友,导致长时间没有社会交往,更不能带领婷婷寻找到固定的同龄伙伴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
(三)针对性语言教育练习匮乏
婷婷在家庭中没有很好的语言氛围互动及同龄活动玩伴,导致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语言学习机会不足。同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成人角色有意调整孩子的生活语言环境给予这语言发展所需的针对性环境:例如定期参加儿童故事会、定时给孩子听儿童绘本故事等内容。
三、观点与对策
儿童语言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开口说话的时间或早或晚。虽然会受到生理、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语言环境是可以人为干预的。对于婷婷,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改善和促进孩子的社会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从基础发音开始,进行唇齿、口舌的肌肉练习
婷婷入园后,老师观察发现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和了解了孩子家庭背景后,第一时间和婷婷父母沟通,确定了孩子并未有生理性发音缺陷,于是家园共同制定了孩子基础发音练习计划。
通过利用发音玩具,对婷婷口腔、唇舌等部位进行发音肌肉练习(如小喇叭和小螺号),并罗列出有针对性的声母发音词汇游戏,帮助孩子进行基础发音训练,矫正“口齿不清”的现象,进而提高孩子的发音基础能力。例如:“爸爸抱宝宝”的儿歌游戏,既能提升孩子“b”的发音,又能增加爸爸和孩子的有效互动。
(二)创设幼儿园个别关注的细节,引导其社会性发展
每天婷婷来到幼儿园后,老师第一时间先给她一个拥抱,对她说早上好,并鼓励她回应老师的问好。为了训练婷婷大胆表现自己,老师特意选她担任了一周的迎宾小礼仪,刚开始她还有些紧张,慢慢地也能够像其他两位小礼仪一样大声的向来园的小朋友和家长问好了。
另外,在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想办法将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元素融入进去,如学习小猪佩奇雨天后穿水鞋到户外进行踩水游戏;或者和小伙伴撑着雨伞去寻找草丛里爬出来的蜗牛;和好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进行野餐……..婷婷渐渐的结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性格开朗了很多,也愿意在集团面前表现自己了。
(三)制定家庭沟通陪伴计划,营造良好语言沟通氛围
在引起婷婷父母重视的前提下,制定了家庭陪伴、定时定期话题、沟通计划。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收获自信和良好情绪管理能力,进而和父母、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一位儿科医生说过,孩子的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还要注意呵护孩子的情志。当孩子情绪愉快的时候,往往更愿意表达,反之如果情绪低落,就会像乌龟一样缩回自己的保护壳里,用沉默表示抗议。通过设置晚间“妈妈故事会”“和奶奶聊天”等谈话活动,有效增加了家中的沟通表达氛围,并在周日设置“爸爸外出活动日”,要求爸爸周日一定要带着家人外出活动,给孩子一定的活动场景进行沟通表达。
(四)提高家长的认识,拓展生活的空间,推荐参与私人故事汇
在婷婷小班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和她的父母及时进行沟通,并和他们达成共识。第一,善于发掘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当孩子有进步时,第一时间对她进行肯定和表扬。第二,要求每月安排一天“儿童节”,邀请邻居们的孩子到家里来做客,每到这一天,婷婷都会兴奋得满脸通红的给小朋友们分发小零食,还分享自己最喜欢哪个口味的水果软糖。第三,当婷婷习惯性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需求时,要求她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四、教育效果
经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婷婷上中班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到基本发音清晰,也能用稍微比较复杂的长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以及成人的交往也多了很多,也克服了自卑心理。婷婷还参加了幼儿园的舞蹈班,妈妈参加了期末进行的舞蹈汇报表演 ,看见女儿自信的表现,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五、评析及反思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儿童语言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开口说话的时间或早或晚。虽然会受到生理、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语言环境是可以人为干预的。幼儿语言的发展关乎到幼儿的社会、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孩子扩展生活范围,鼓励孩子多运用语言与人交往,从而促使孩子各方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2
[2]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0-324.
[3]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