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责任感是身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及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国家的未来建设,高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更好地发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提取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发展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贡献与付出。立足宏观的角度审视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作为社会中一份子,我们应自觉承担这份责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此时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十分重要,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意义。鉴于高中政治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政治课程德育功能的彰显,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发掘资源,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其中蕴含了相当多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素材。对此,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发掘,联系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筛选,通过整合其中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鉴于教材内容的实际关联性和操作性,教师应找准其与学生主体的结合点以及培养的切入点,通过教材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例如,在教授《经济与社会》中有关企业经营的知识内容时,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企业经营成功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其成功要点与影响因素,对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认知,通过认识企业经营者和领导人应具有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简单了解经济方面的知识与现象,以此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能力,在巩固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再如,在教授《政治与法治》中“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职能”等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多联系当前的政治热点,通过与国家大事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在无形中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由此可见,教材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绝佳素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社会观,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及其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进而将社会责任感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创新方式,加强社会责任感认识
有效的教学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的,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教师应大胆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通过创新教学、多元教学有效落实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有必要积极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加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政治学习中的渗透,以此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分组辩论、自由演讲等方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产生深层次的思考,进而鉴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授《哲学与文化》中有关“道德冲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看见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这一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就现实的道德问题进行解析,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对于此类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通过角色代入帮助学生获得真实向的感受,进而学会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体会不同身份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高中生而言,真实鲜活的案例往往要比千篇一律的大道理更有感染力,它能够在春风化雨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相互比较、学习、评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触发学生情感共鸣达到理想化的育人效果。
三、整合力量,放大社会责任感价值
考虑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多面性,仅靠学校、教师一方的力量是无法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为此,教师还需要基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一目标将各方教育力量整合起来,让家庭、社会也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通过与学校的联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使学生在多方凝结的教育下养成一定的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各方教育力量可以分工合作,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家庭提供实践氛围,社会提供参考制度,以此在多个方面指导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校可以采用上述提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还可以展开一些法制宣传活动,使学生在咨询、讲座和讨论中对相关法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确作为一名合法的公民应积极履行应尽义务的责任;家长也要自觉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形象,使学生主动向家长学习,在无形中坚定社会责任感;社会方面也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通过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学生的正向性发展,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并在实践中逐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点滴小事做起,真正养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明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契合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结合实践、多方合作地进行,以此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成.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策[J].考试周刊,2021(30):149-150.
[2]康志军.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31):4.
[3]张青青,齐来宝.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