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高段数学核心问题设计的原则及策略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好的数学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设计好核心问题能明晰课堂教学的主线,聚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质量,更让核心素养的养成落实到位,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问题;数学原则;策略

核心问题是一堂课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它反映着教学的本质,体现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教学活动有序展开的关键。因而小学高段数学核心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科学的核心问题设计,有利用增强学生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乐于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的效率。由此可见,核心问题的设计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认识数学核心问题

所谓核心问题是指从教材的知识点出发,提炼出的具有统领性、引导性和思考性的,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重要问题。它的对象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能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能力得到了提升,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数学核心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教师针对所学概念的本质提出的问题;第二类是为了促进学生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专门设计的导向型问题。第三类是当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或产生疑问时,教师为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而设置的问题性方法指引或思维点拨。例如: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教学中,理解为什么会产生分数、分数有什么意义就是本节课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都围绕着它们,都是为它们服务的。

二、数学核心问题设计的原则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它包括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因而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漫长过程之中,利用数学核心问题进行日常教学意义明显。小学高段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紧扣教材原则

教材内容是学习的基本,是确立核心问题的前提。这要求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隐含的信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紧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核心问题。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因为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展开教学活动。

(二)针对性原则

核心问题之所以被广大教师重视和认可,主要是它抓住了每一节课的本质,问题的设置都围绕着学生理解或应用的关键,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因此我们设计核心问题时,问题范围不能太宽,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反映的问题前后之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你能从表中得到什么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吗?”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很明显指向不明,前后缺乏关联性,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紊乱,使教学方向偏离。因此核心问题的指向尤为重要,指向不明,就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三)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学到必须的数学。因而教师将知识点问题化的时候,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设计的核心问题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注意保证所有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即围绕一个主题设计核心问题时,要尽量考虑全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把问题层次化、细致化,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争取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且能够完成,学有所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既是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信心的要求。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设计核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就能拼接成一个长方形?(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否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拼成长方形的宽相等吗?(4)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成长方形的长相等吗?这些层次性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

(四)主动性原则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对于新知识的讲授,教师不能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做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铺一铺》一课中,由创设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带着核心问题:什么是密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图形能够密铺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各种图形的实际摆拼,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密铺的特点和原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

三、数学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

数学核心问题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它能改变一直以来数学课堂繁琐、低效的局面。设计好数学核心问题,教学活动就紧紧的围绕着它展开,教师和学生都有了聚焦点,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就更加清晰。因而我们教师要重视数学核心问题。在设计数学核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读教材,确立核心问题

数学教材同一知识体系内知识的编排是前后关联且螺旋上升的。教师所教每节课的内容往往是

相对独立的,但它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要求教师只有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内部的结构及其关系,确定出本课的关键问题,学生才能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构造知识体系,完善知识脉络,为灵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而筛选数学核心问题前,首先是花大力气研读教材,熟悉知识点,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确定核心问题。

(二)了解学情,提炼核心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都有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等,这些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巨大。对于同一个核心问题,学生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一看即懂,解决它绰绰有余,但有的学生连题都看不懂,更不用说把题目正确做出来。所以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以此设计出适当的核心问题。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时,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掌握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这两种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而设计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探索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三)利用疑问,完善核心问题

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石,是学生探讨问题的前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困惑或模糊不清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及时抓住疑问的时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完善核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在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两边展开的程度有关后,学生对角有了模糊的认识,此时教师提出把角放在放大镜下,角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这样做能有效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深入思考,更加完善自己的认识。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有效的核心问题十分必要。核心问题设计得好,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问题的实质,尽可能地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立足学生实情,分析教材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有效设置核心问题,以此聚焦学生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炜,王蓓: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8(1):21.

[2]徐微英:例谈小学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5):10.

[3]曹磊: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及应用策略探析[J].科学教学与成才研究,2017(29):82.

[4]初同强: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设计的有效“基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8):55.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