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今天,虽然我们的生活已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但诗歌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依然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是其诗词优美动听,它还包含了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绪,让现代人学习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在新课标下,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教学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重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对诗词歌赋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观与人生价值观。本文将以人教版为例,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更是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品位诗歌浓浓情意,鉴赏诗歌悠悠古香。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诗歌教学模式,不应该以背诵诗歌为主要教学目标,应该培养学生诗歌核心素养,不仅要学会鉴赏古代诗歌,更要注重现代诗歌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品位二者的异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诗歌兴趣。
一、激发学生诗歌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最好的见证。要想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诗歌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诗歌阅读兴趣,感受其中的韵律,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诗歌自身特点,以其节奏感强、诗词优美等特点吸引学生,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促使学生觉得阅读诗歌非常有意思,从而愿意反复朗读,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让学生在多次阅读诗歌过程中,不仅体会其节奏感强,更体会其语言美等特点。作者在创作诗歌时,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需要精挑细选、反复琢磨,才形成一篇优美的诗歌,才能让短小精悍的诗篇得以传颂,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重点体会诗歌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诗歌兴趣,从而提高诗歌教学质量。例如在《观沧海》教学中,这是一首四言绝句,诗人曹操是在碣石山上眺望大海时所创作的一首古诗,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笔法,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千景象,让现代人也能够通过诗词的描绘感受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诗人胸怀天下的情怀。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例,诗人是将眼前的实景,融进自己的想象,通过夸张的手法,呈现出吞吐宇宙的气象,诗人以沧海自比,隐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含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教师通过前面的景色描写,让学生通过语言美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将视频、音频等与诗歌融为一体,比如将大海的波澜壮阔的景象与洪涛翻涌的声音展现给学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提高诗歌阅读兴趣。
二、创新诗歌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要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所以,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创新诗歌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对于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诗歌可以让学生编演剧情,通过舞台话剧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中,诗中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千古名句,脍炙人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诗人在送别友人的情景,并创编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小话剧,有主要人物以及来往路人,从而丰富话剧,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诗中流露的真情实感。在不断编演的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让学生不断阅读与体会诗词中的含义,有利于学生领会浓浓诗香,沉醉于古诗词鉴赏中。
三、增加古诗词的积累
虽然古诗词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一定比例,但是阅读篇章还是存在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文,有利于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诗歌的重要性,让阅读诗歌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尤其是短小的古诗词,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文,从量变到质变,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后以乐观旷达情绪结尾,含义深邃。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阶段,但并没有过多的人生体验,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句,帮助学生体会该诗句内涵,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该诗表达的情感相似,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诗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和鉴赏诗歌,让学生爱上诗歌,培养学生语文诗歌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诗歌的重要性,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文化底蕴,真正体会诗歌的浓浓诗香,感受其悠悠古韵,在诗歌的海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候静.品浓浓诗情,享悠悠古韵——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7):1,117.
[2]林源展.浓浓诗香悠悠古韵——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8(2):1,121-122.
[3]刘克松.领略古韵吟咏诗情——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1(40):35-37.
作者简介:王啸晨,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05籍贯:黑龙江,民族:汉,学历:硕士,职称: 一级,职务:初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