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思想美学、艺术哲学的集中体现,用中国画来表现粤剧脸谱,不仅为中国画找到了新的题材,粤剧中的脸谱图式、色彩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认知,同时又能将现阶段被冷落的粤剧文化带入课堂,可谓是一举多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成果展示形式,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国画;粤剧脸谱;图示;色彩;教学策略
一、中国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成体系,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示着它的艺术魅力,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靠中国文化来支撑,中国画里蕴含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让学生从小了解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培养本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中国画靠教育来传承和发展,中国画教学是中国美术教育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教学形式,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强化中国画图示美学、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画教学必须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得到重视,从小学课堂抓起,为学生构建中国美学认知,从而具备中国哲学思辨能力。本校是广东省国学教育实践基地,对国学的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校内有着浓厚的国学氛围为中国画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二、中国画呈现粤剧脸谱教学的优势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术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画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模式老套,引起不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不足,更要从兴趣入手,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传统的中国画题材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对直观的图式和色彩比较敏感,从粤剧脸谱入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传统的粤剧脸谱有一定的程式,脸谱具有直观性,色彩倾向性强,红色代表着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彪悍干练,其色彩图案、工艺均能显示着舞台角色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用国画来表现,既能丰富绘画的内容又能达到了解粤剧脸谱图示的目的。将中国画和粤剧脸谱两大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粤剧脸谱的图示入手,再到色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粤剧中的人物的性格、情绪、情感,这样既为中国画的教学找到了新的题材,又能够将本土文化带入到课堂,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本地文化。粤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夸张、变形和寓意三个方面,与小学生绘画不拘形式,敢于夸张、装饰不谋而合,同时又能将水墨技法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创意中国画的教学目的。
三、粤剧脸谱在中国画教学中的策略
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1年版)对中国画教学内容的建议,旨在让学生尝试多种国画材料,开展趣味性的造型课程,学习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方法,体验笔墨的乐趣。本文国画表现粤剧脸谱之前,学生有了基础的国画认知,已经认识了国画的工具,对基本的用笔用墨有初步的体验基础之上进行的。国画元素和技法介入粤剧脸谱,先让学生对国画、脸谱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初次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之上,以花脸图示作为载体,用不同的笔墨技法来表现,让学生有多种体验,待学生慢慢了解国画技法之后,加以引导,进而进行脸谱创作。
(一)明确目标,确定学习导向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第二阶段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第一阶段:一年级学生个子小,心理年龄单纯,对直观的图式色彩比较敏感,这一时期的表现整体还比较简单,一般画面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直接的、可视的脸谱图式。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先了解粤剧中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对脸谱的图示和脸谱的颜色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让中华民族的这种图示传统深入到学生的心里,然后再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只是生硬乏味的学习技法,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阶段: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国画的技法和脸谱的知识相对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加深对脸谱的理解,通过把脸谱的图式打乱、重组的方式,或者夸张变形的方式,又或者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对脸谱的再创作。
(二)创设情境,丰富审美情感
课堂中适当的使用情境法,可以让学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心有所思,身有同感,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能够适当的营造课堂氛围。例如我们在上课之前可以请一位模特,作为这节课的新朋友,这位新朋友画上脸谱,通过几个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有主动认识、了解这位朋友的意愿,了解了所画的对象,画的欲望就变得强烈了,这样学生画出来的画就更生动。
(三)改进方法,增加绘画趣味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对枯燥乏味的东西不感兴趣,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增加绘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发挥水与墨的特点,可做多种尝试与探索,还可适当地用些其它的材料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把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技法,变成有趣的技法探索,利用小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来驱动学生的表现欲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优化评价,增加学习动力
作品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作品,还可以把生生互评、他评、自评相结合起来,增加评价的多样性。及时有效的评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评价,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程度以及作品的赏析能力,及时了解学生,以便做出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成果的展示形式
本文立足《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1年版)对国画教学提出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国画兴趣,对国画的材料作多种尝试,体验笔墨的乐趣。题材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粤剧脸谱这种具有视觉程式化的图式,再加上故事性的情节,作为描绘对象,能够很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本次探索,在学校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初步看效果明显,学生课堂作业成果显著,为增加学生对绘画的积极性和营造传统文化校园氛围,我们做了一些小展览。
1.一年级学生个子小,心理年龄单纯,对直观的图式比较敏感,这一时期的表现整体还比较简单,一般画面都是可视的图案和色彩。展示的形式用小幅的粤剧脸谱来展示,根据小学生不拘一格的特性,把小幅的作品不规则地展示在一面或者多面墙上,既美观有大气。
2.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国画的技法和脸谱的知识相对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加深对脸谱的理解,把脸谱的图示打乱、重组的方式,或者夸张变形的方式,进行对脸谱的创作。利用立体造型进行展示,作品展示具有时代性和现代化。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既没有感觉只是生硬乏味的学习技法,又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都学有所获,在镇或校举办的画展中都崭露头角,收效颇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喜欢中国画,了解了中国画,而且还能够进行创作中国画,学生从中找到了文化自信,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
参考文献:
[1]谭国恩.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知网,2009.
[2]赵淑艳.浅谈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才智,2015.
[3]钱锋.小写意花鸟画在国画教学的又是探索[J].中国知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