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饮食男女》以人物群像的塑造以及人物群组关系的矛盾建构,深入再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主题。较《推手》、《喜宴》而言,《饮食男女》的主题尤体现出传统文化对现代先进文明的主动追求,以及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所具有的怀旧情结。
关键词:《饮食男女》;人物群像;主题
《饮食男女》是李安早年执导的一部备受关注的影片,它与《推手》、《喜宴》并称为“父亲三部曲”。在这组影片中,以“父亲”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表达了初步踏入影坛的导演李安对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问题的思考。这组影片为李安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并成功走向好莱坞奠定了基础。但具体来看,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在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上都有别于其它两部。如果说《推手》、《喜宴》是以极富喜剧意味的故事情节取胜,是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主题,那么《饮食男女》则重点以人物群像塑造及其人物关系建构为主。在主题上,《饮食男女》也在前两部影片重点表现中西文化碰撞与妥协的主题之后,更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交融的问题。以下即试论之。
1 《饮食男女》人物群像的塑造
相比于《推手》、《喜宴》中简单的人物关系,《饮食男女》的人物关系复杂得多。影片中除了老朱和他的三个女儿外,还有与三个女儿相关的人物如周明道、雷蒙、李凯、钟国伦,也有与朱家关系密切的梁伯母一家,与老朱关系密切的老温师傅等。这些人物,各自有其个性特点及文化认同。其中重点刻画的则是老朱、家倩、家珍三人。
这些人物都具有其作为人格面具的一面。作为父亲的老朱是台北圆山大饭店的主厨,他以饮食为面具,在妻子去世后他便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但女儿们逐渐长大后,老父亲也渐感力不从心,因他有着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故每个周日的晚餐成为其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但在每次的饭桌上,却总是充斥着种种不和睦,反而是他为珊珊准备的小便当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在最后,他准备续弦再娶,主动追求新生活,他的味觉也因此失而复得。
家倩则以男女为面具,她是现代社会的一位知性女青年,航空公司的高级白领,无论在职业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是朱家三姊妹中最现代的那一个。但她骨子里却是最为传统保守的,她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大厨, 继承父亲的衣钵,但她很早就被父亲赶出了厨房。即便如此,她业余的最大爱好仍是做饭。所以,当最终所有人都离开老宅时,她却终于机会在自家厨房大展身手,以实现她多年的愿望。
家珍是以宗教为面具,她是一个内心极度压抑的人物。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母亲早逝,作为长姐,她不自觉地肩负起照顾父亲和妹妹们的职责,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她一再强调,“我是要一辈子留在这里的”,这种潜意识让她不自觉地持有单身并终身陪伴父亲的信念。从自身方面来说,中国传统女性的矜持与虚荣让她虚构了一段被人抛弃的失恋经历来自我保护。但人类的本性中有对爱情和婚姻的本能欲求,对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来说,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学生的取闹,更激发了她内心的躁动情绪。故此,在日常生活中,她表现出极度的反常与敏感:如单放机的跑磁令她焦躁不安,屋顶的猫叫更令她难以忍受,而隔壁邻居每到周末的男女合唱则让她歇斯底里。所以,当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个健硕而俊美的体育老师时,她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欲,迫不及待地主动追求起对方来。
2 《饮食男女》主题之开拓性
“父亲三部曲”中前两部影片的主题都是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推手》的矛盾冲突是中国父亲与外国儿媳之间的矛盾,《喜宴》的矛盾冲突则是中国父母与同性恋儿子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势不两立,不可调和的,是一种硬对硬的碰撞。虽然这两部影片的结局是中国父亲的妥协,但其实反映的还是表象化的中西文化冲突。
在《饮食男女》中,导演应是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因此,其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故事的背景回到了台北,故事的人物也不再表现出鲜明的对立,人物之间的关系转移到了父女之间,且带着不同文化印记的人们仍表现出对他方文化的憧憬或是眷念。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人的父亲不仅接受了三个女儿各自离家的现实,而且他还主动追求起自己的幸福,与是自己女儿朋友的锦荣产生了恋情,并大胆地走出了家庭。而作为西方文化代言的家倩虽然在男女关系上表现得开放而现代,但是,其骨子里却对作为中国文化代言的“饮食”无限眷念。即便在后来其成为企业白领后,做菜还是其缅怀过去,宣泄情绪的最重要方式。
因此,总的来说,《饮食男女》的主题,便在前两部作品表象的矛盾碰撞与被迫的妥协之外,更深入地拓展了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主题,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排斥的一面,更有彼此吸引的一面。对先进文明的向往与追寻是文化的天性,被先进文化同化之后,旧的文化又有着对母体文化的无限眷念之情。
3 在人物关系的建构中呈现主题
在《饮食男女》中,不同于《推手》《喜宴》集中紧凑的矛盾冲突,其更多是以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件彼此勾连,通过人物关系的建构来呈现主题。在影片中,这种人物关系便以表现主题的需要,主要建构了老朱与三个女儿之间、老朱与家倩之间、家倩与家珍之间、梁伯母与其女儿之间等多重人物关系。
首先看老朱与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建构。在这组关系中,作为父亲的老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三个女儿则纷纷表现出西化的性格特点,,如家珍的信奉基督教,家倩的现代职业女性身份和其开放任性的男女观,家宁的未婚先孕等,都是年青一代受西式文化影响的印记所在。但是,在影片中,这组人物关系却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老朱多次欲言又止并最终宣布了续弦再娶的消息,尤其他所娶之人不是大家意料中的梁伯母,而是梁伯母的大女儿锦荣,这是老朱放下传统文化思想包袱,主动向西式文化靠拢的一种表现。而三个女儿也纷纷选择了自己内心渴望的生活,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彼此交融。
其次,最直接地表现主题的是老朱与家倩二人关系的建构。这组人物关系是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勾连的。在这组人物关系中,老温是两人的中介,通过老温与老朱、家倩的对白,我们了解到,从小,老朱最看好家倩,并常常带他到后厨去。家倩因此也迷上了做饭,渴望有朝一日成为大厨。但老朱却将家倩赶了出去,不让她学厨,甚至不让她碰他们自家的厨房。最终,家倩学业有成,成了航空公司的高级白领。但在家倩心里,对父亲的做法始终耿耿于怀。如果这两人分别对应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那么这二人的矛盾关系表明,在对待中西文化方面,他们常表现出向往与眷念的复杂情感。代表传统文化的父亲,希望女儿能走向现代先进的文明世界。从传统中走出来,并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家倩,又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眷念。故此,影片结尾部分的经典镜头是:父亲老朱的味觉恢复了,他尝出了家倩为他熬制的汤,家倩终于可以在自家的厨房大显身手,为一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了。于是,父女二人的手握到了一起,这便显明地预示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乃至相互渗透。
此外,梁伯母与其女儿们的关系则延续着前两部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对立,家倩与家珍二人关系的建构则进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题。由此我们看到,中西文化之间,是相互包容,彼此融合的。
参考文献
[1]肖锐《释放人格面具下的个体本质》,《电影文学》,2012年第10期。
[2]王爽《从李安的“三部曲”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