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梅花只朵意千重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对于作文写作而言,作文立意是一个关键的部分。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怎样选择作文的角度,这关系到了作文写作的成败。《题西林壁》中,有一句诗句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作文立意的重要性。作文立意要有多元化的方向,要科学、正确地立意,须选择正确恰当的立意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达到高境界。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常应用多维立意方法,以方便为作文写作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作文写作;深度挖掘;多维立意;独特新颖

梅花只朵意千重,清友一树诗万首。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都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寻找独特的表现角度,或咏其风姿,或颂其神韵,或赞其高格,匠心各各不同。写文章同样是如此。你同大家一样想,一样写,又怎能“鹤立鸡群”?只有对一事物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观察思考,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才会展示于我们的脑海中,任我们去欣赏、品味,文章才能熠熠生辉。

古人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练识。”这句话鲜明地提出了作者的“练识”(即立意)的创新问题,有道是“千古文章意为高”,但凡好文章都需要高远新颖的立意。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个独立的领空,对待同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所以,要想作文立意独出机杼、高远深邃,就必须写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思考,避免模式化,拒绝“假大空”;就应当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辩证思考,深度挖掘事物的内在意蕴,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

所以作文切忌尾随人后。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般化、不新颖的通病,其原因即在于大家都有这么看、这么写,形成了思维定式,陷入了思维的僵化。人云亦云,千人一腔,怎能让人耳目一新?这就要求写作的立意要多维。多维立意,是指对作文话题、命题、材料,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立意表现较多,比如说可以以常见的歌颂作为思考,并寄以深谋远虑;或者从人文角度进行批判,进行忧思的传达;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来讨论价值观念;也可以从生物学科等多个角度进行表达推断因果。构思作文时可以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和思考,那么所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存在着不同的内涵,避免认识雷同的通病。

不同视角会产生不同立意,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选取最新最佳角度,提炼出超平常人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为此,笔者尝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探索避俗求新的立意方法。

一、多面找点,展示大我

多面找点,从多个角度寻找题目或材料的立意点,跳出个人生活琐事和情感小圈圈,目光投向大众,关注社会热点,表现的是个人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大情怀。视点高,立意必深。往小方面说,就表现个人对他人关爱而言,写精神层面就比写物质层面立意深刻。如一学生写一位年过七旬的卖菜老奶奶,无论寒暑和风雨,每天都要在小区街头卖菜,“我”很同情,便照顾她的生意,买菜不要找零,还有意多给点儿钱。这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关爱上。若再加上这些内容:“我”礼貌地称她奶奶,亲切地跟她拉家常,老人感受到尊重,每次“我”买菜她总要多给点儿菜,“我”执意付完钱就离开。这种关爱不止于物资层面,还有精神层面,彼此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温情,立意就比原来要广要深。

小人物,表现大境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平凡小人物,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有的表现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有的默默坚守工作岗位,有的别人遇难便慷慨施以援手……一学生写家里小区有个管垃圾分类的阿姨,每天清晨守在垃圾桶旁边,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大家拎来的垃圾袋,她用木棍拨开检查,看分类是否正确,并叮嘱大家怎样分类,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意义。生活不缺少美,我们要放大眼光去捕捉闪光的细节,挖掘灵魂深处的大境界。又如一学生写一名维修工,暑天时家里空调突然坏了,父亲打电话叫小区修理工来修,父亲说这人做事认真负责,技术很好,很勤奋,两个孩子读大学,妻子中风只能拄杖而行,全靠他挣钱养家。他中午背着工具包上门来修理,从窗户爬到外墙,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他大汗淋漓,最终找出原因并修好。他没有多要钱,喝了一杯水又赶到另一家干活去了。这个材料多维度看,起码有这几个立意角度:赞扬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才能有口碑;技术好才能赢得市场;有家庭责任担当。然后我们可遴选较新颖的、自己拿手的一个角度加以联想拓展,丰富内容。

二、虚实转换,点化哲理

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有形为无形。大多题目是比较宽泛的,而据此构思立意,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事物中,使抽象的立意有依托,实化后的立意就凸显出来。如话题“美丽”就虚,可先把“美丽落实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上,文中美丽可指形体漂亮,也可指精神高尚、灵魂纯洁。有位学生化虚为实,在《生命如此美丽》一文中写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孩,表现了一种永恒的美。又如一位同学在《适应生存》一文写道:“冬初看到果农给每棵树修剪枝丫,担心把树剪死。果农说死掉的是不好的树,免得浪费肥料。第二年他发现除两棵树死了,其他的已抽芽。”作者于是明白了“适者生存”的含义,只有那些经得住刀剪、寒风吹的树,才能笑傲生命的长河。人也如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与磨难,也要敢于在“适者生存”的法则中改变自己。

有些题目很实,可以虚化。如“桥”,可虚化为“感情的沟通”“友谊的珍贵”;“家”,可虚化为“珍贵的亲情”“人间的温暖”;“根”可虚化为“心灵的归宿”“祖国的山水”,“水”可虚化为“勇往直前的品质”“水滴石穿的精神”;等等。如一学生在《长在岩石下的小花》一文中写道:我感叹城市的美好,忧伤自己非城里人。城市里的女大学生带我看那不知名的小花生长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面,岩石严严实实地遮挡住阳光,但小花居然绽放了。阳光虽然没有直接照射在小花身上,但只要有一点点余光,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然后给我讲述了她出身寒门,通过国家贷款硕博连读的人生经历,让我明白自强的人生道理。此文虚实转化显得含蓄而有力度。写人是实,写花是虚,借花说理,使立意升华。再如一学生的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得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制的力量!”这篇作文的题材不算奇崛,但一虚化主题就深刻了。

三、化旧为新,弃俗弃空

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作文更是如此,那些“烂俗”的材料,雷同虚假,让人看了味同嚼蜡。新和旧是相对的,新题材写的人多了,也就变成旧题材,总写旧题材不加变化,立意哪有魅力?我们要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不走别人的老路,新题材和立意便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泻于笔端。如以“爱”为话题,大都会写父母舔犊情深,而有位学生这样写:窗外,雨猛烈地下着。眼见同学们被父母拥入怀中,走远,而我仍不见母亲的身影,心里禁不住涌起一股酸楚,我甚至有点儿恨母亲。我茫然走入雨中,任凭雨水肆意侵袭着。当我湿漉漉地出现在岔路口时,蓦地,我透过雨幕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路口,焦急地张望着,顿时明白了……”此文避开雨天送伞的叙写,改为雨天不送伞,写出母亲既牵挂孩子又想培养孩子的抗挫意志的做法,这种立意就新。

又如一生写《常在心头的声音》这道文题,有不少考生都选择“老师的批评声或妈妈的唠叨声常在心头”,有个考生却选择写小时候跟着姥姥在乡下聆听夏夜蛙声,现在,回到乡村,夏夜再也听不到蛙鸣了,最后抒发情感:“那记忆中的蛙声何处去寻?难道只能在电脑里才能听到吗?在我的梦里,那甜美的蛙声常常流淌在心头,我知道流淌在心头的不仅仅是我无法回去的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田园。”相比而言,这位考生达到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界,从而以新颖鲜活的立意打动了阅卷老师。

再如练习同心抗“疫”的作文,有个学生写《爸,请早点儿回家》,他没有对爸爸在疫情期间勇敢执勤的事多用笔墨,而是对爸爸回家取换洗服及降压药时,给家里带回了菜与水果这些小事进行具体叙述。其间,既有爸爸对孩子的关心,又有爸爸对家庭的重视,还有爸爸对使命的担当。这样的爸爸是真实的,是有血有肉的,也是有家国情怀的,令人心生敬意。正因为如此,他希望爸爸早点儿回家的心情是有感而发的,立意深刻且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颠覆常规,反向立意

即突破思维定式,对某一题目或材料,不囿于统一的看法,而是经过审慎思考,提出统一认识之外的旁属认识,甚至颠覆常规与传统,即从相反角度立意。如以“幸运”为题,学生大多正面写幸运的事情,但有位学生一反常规,写道:“晚自习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差生向前面同学借光,老师发现后厉声呵斥:讲小话,罚你在讲台边上抄。我在讲台上抄起来,,发现老师第一次字写得那么大、那么工整、那么清晰。抄完后回到座位,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我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作者虽未直接表明不满情绪,但字里行间饱含被歧视的难言酸楚。这不是对老师要平等待人的渴望吗?看似颠覆常规,立意却发人深省。

又如以“路”为题,学生大多写人生要坚定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一学生反其道而行,写道,“我”走亲戚因为抄小路与母亲发生争执,母亲没有高谈阔论,刻板说教,而是就地取材,抓住契机,和我一起走了歪路,最后偏离了正道。母亲对我进行针对性的思想疏导和教育,走错路有走错路的价值,人生里有“非走不可的弯路”,走错路如果能成为经验,那么新的路就有可能在这种经验的积淀中被开拓。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走自己的路,走对了固然好,走错了也不要惧怕,因为我们在错误的路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经历了不一样的事情,收获到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们依然在成长,人生依然精彩。母亲不只是在说走路了,更是在谈人生,反向立意一经开掘拔高,就会焕发出新意,立意振聋发聩,警醒读者。

意登西山,不与群山为类。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作文的立意作为根本,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立意要由表及里,挖掘取意,求新,求奇。要科学的、正确的立意,就要抱住题目,准确理解题意,四面地想,全方位、多角度辐射地想,迅速记下根据材料联想而得到的片段思维,从中筛选最合适、最恰当的立意。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

参考文献:

[1]赵芝扬.掌握快速审题技巧提高应试作文能力[J].阅读与写作,1996(06):38-40.

[2]雷友发.胜数在于运筹帷幄中——也谈考场作文[J].作文世界(高中版),2005(05):80-83.

[3]赖永学.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例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94-95.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相关推荐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