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信息产业、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信息化教学元素,能保障教学多重目的和效果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被大力推行,它改变了课堂的原则、中心和基础框架,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信息化教学结合合作学习是小学教育正在实施的教学模型,它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同时,又尊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学习好奇心,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和学科兴趣培养有明显的效果。本文将重点从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意义出发,提出有效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信息化;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基于项目式、主题式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团队学习、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积极性、共同去探讨研究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
一、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大范围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以教师主导和讲解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表现和作用,但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教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危害,在这种局势下,合作学习被应用和推行,从彻底与传统教学背道而驰的方向出发,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管理难度大,对视觉冲击有明显的兴趣,信息化教学从小学生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出发,正确地引导辅助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在学科中实施合作学习和信息化教学是对学科的多维融合和多重保障。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导
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信息化教学都是新型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而言,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与小组进行沟通讨论、分工合作、展示点评,在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中感受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魅力,刺激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表达梳理能力等积极能力。学生能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下感受到新型数字化设备对教学的支撑,包括直观图片视频、微课直击重难点、微课回顾课堂全程、课件支撑课堂流程和3D图形还原等等,在新型的技术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利于教学互动的强化
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信息化教学都为教学互动增添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对合作学习而言,它为学生提供了发言、互动、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又使学生在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和对知识的辨析。对信息化教学而言,它保障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比如在信息化资源搜集和信息化展示环节,教师都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解答问题。
二、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关键策略
(一)借助信息化引入学生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意味着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了解重难点和进行一定的思考,任务的引入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软件或技术为学生引入合作学习内容,同时增添合作学习的趣味性,保证学生的好奇心的产生。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章《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此章节结合了多面积的面积和图形认识等基础知识,但对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整合来说,此章节的学习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的。因此,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微课,在其中播放展示不同的组合图形,利用组合图形的拆分和组合让学生展示其中的原理和难点,在视频的最后,利用卡通人物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视频微课的观看后自主合作去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帮助卡通人物找到问题的答案。合作学习是一个灵动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心和驱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教师板书课题和讲解课题,视频微课更加的直接和丰富,能充分调用自身的参与心理,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后续的合作学习中去。
(二)基于信息化为合作学习开辟资源
合作学习离不开资源的调用,传统理念下合作学习的资源获取主要来源于课本、资料和教师指导,资源获取途径局限的同时,资源获取的数量和内容相对较少 ,难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利用网络、网站和电子课本去多维获取资源,各个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分配合作任务,包括资源的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和合作讲解等等。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章《年、月、日》为例,在合作过程中,学成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国内外年、月、日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古代的计时方式、计时工具……通过一系列的资源吸收保障合作的知识学习和信息素养培养。
(三)基于信息化为合作学习增添动力
现阶段,信息化对于教学的融合非常成熟,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具备熟练的开展经验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设备去进行小组合作内容的展示,在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呈现出合作的内容。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观察物体》为例,观察物体在小学学习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知识体系,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基础上已具备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随着难度的加大和物体的复杂,部分空间感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依旧难以突破重难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根据自己的课题和题目进行图形信息化还原,利用小正方体的搭建和拆分直观展示图形的各方位视图,为其他同学提供直观化视角,从而使小组展示高质量完成的同时,保障每个学生获得真实的知识学习和理解。
三、总结
合作学习和信息化教学都是对小学教学的创新和改变,合作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带动学习和分工学习下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为教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资源,使学生在新型的模式手段下感受到学科的变化和魅力。合作学习和信息化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了学科的有效开展,又保障了学生对教学的真实参与和对学科的兴趣形成。
参考文献:
[1]杨彦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77-78.
[2]张海芙,李长吉.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探讨[J].中华少年,2020(7):61-62.
[3]刘永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