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式的授课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信息感知能力,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与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尝试将游戏化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然后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其中的经验以理论的形式总结出来,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动机不强,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常规教学难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教学效果不满意等弊端,教师将游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可以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同时也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玩与学的转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数学的魅力,在玩中喜欢数学,在玩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的目的。
一、利用游戏进行导入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情况。基于这一客观现象,教师探究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地教学。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导入时就要充分引导学生,始终坚持以教育为目的,寻找具有密切关联性的游戏素材,减少选择与教学无关的游戏,避免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一般采用创设游戏情境、竞技、操作性游戏等。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知识体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师为每一个同学准备学具,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组织“拼一拼”的动手操作游戏,请同学们利用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发现很多学生会拼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底边不变,基于这一操作游戏结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通常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宽,操作过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填空。教师用字母来标记不同的边,这样就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对应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公式得出。教师利用极具启发性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进行割补,实现由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的转变,实现知识的迁移,得出面积公式,在这一游戏中体会到转化的思想。
二、利用游戏探究新知
这样在学习新知的课堂环节中,都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新课传授的趣味性,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得新课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以提高。例如: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教学中《轴对称》课堂教学时,则是通过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利用剪纸活动,让学生体验整个轴对称图形得出的过程,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总结出两者间存在的关联与差距,与此同时也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后面平移、旋转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利用游戏巩固深化
教师可以在知识讲解后,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知识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练习巩固。有效的巩固练习,能帮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本节课的知识点,熟练对知识的应用。例如: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与运用,是小学生后面数学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所需具备的技能。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掌握度,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竞技的小游戏运用到知识巩固环节,来提升学习效率。如“乘法接龙”游戏,学生一个接一个分别背诵下一句口诀进行开火车接龙,如果答错其他同学可进行抢答。整个过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不断地进行思考与记忆,可以有效地提升九九乘法表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
数学游戏在课堂导入、探究新知和巩固深化三方面都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借助游戏创新使得课堂更精彩,应该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追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教学能力,设计有针对性、高效性的数学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数学。
当然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游戏,并不意味着每节课或每个环节都设置游戏,课堂时间有限,游戏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如何寻求游戏与数学教学的平衡,这不是一个短期工作,需要更多艰难探索。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游戏化教学策略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在关于游戏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仍然需要广大教育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海.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2):62-63.
[2]肖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