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讲数学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数学的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体系基础,并让学生积累到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起到重要作用,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让人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也是构成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胞。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迅速准确的掌握运算方法,并开拓思维,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从中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掌握更多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更好的进行概念教学,结合普遍存在概念教学的误区谈谈解决概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问题;策略;思维训练
数学知识体系构建中,要结合数学概念来构建。数学属于一门抽象思维学科,数学课堂也称之为思维语言活动。对小学数学而言,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概念教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理解以及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基础概念的基础学习,能够为小学生后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这个时候要适当的引入数学概念教学,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点,还需要抓住数学概念教学契机,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素养的提升,能够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可以更积极有效的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后期数学的学习会产生积极作用。
一、 教师深化了解数学概念教学
所谓数学概念实际上就是针对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中存在于人体大脑中的反映内容。数学就是针对数量和空间的研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对每个概念的内容都需要精确的作出规定,并且数学概念讲究的是准确性。小学数学概念中,有运算概念、数量概念、几何概念、方程概念以及统计知识概念等。这些基础概念内容都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概念之间互相连通。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可更好的把握基础,强化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二、注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数学概念的本源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的内容。在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性的将这些概念传授给学生,而不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在规律,那么所培养的学生就会一知半解,无法深刻理解数学的概念,不利于后期概念的运算,这样就会导致失去培养学生概况能力的重要机会。从概念的性质上看,其具有抽象性以及严密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以及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告知学生何种结果的模式,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概念的阶段,会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更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思考,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概念。如果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懂得根据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去“想数学”,“经历”和发展下数学的过程,那么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才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更活跃。由此可见,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概念性教学,全方位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入概念,可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概念引入,学生们可开拓思维,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知识的分析与归纳,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可以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开展知识的探索和形成的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保持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学生强大的动力。概念引入,学生们更懂得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不断思考中,学生们的意志力得到磨练,同时思维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三、找出概念教学中的误区
概念数学涵盖有丰富的内容。概念是数学学习的载体,也是基点。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根据概念延伸出来,因此需要注重概念教学,要将概念教学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当中。当前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的重视度不高,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将概念问题一笔带过,然后进行解题过程的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解题方面,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足,进而会走向通过做题来理解数学知识的误区。对概念不够重视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原因。而概念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们从一个知识点转化到另外一个知识领域,从而建立新的知识观点。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不足,会导致学生们对新领域的知识掌握不足,在学习上就可能会出现脱节的情况。而当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存在空白区域之后想回去巩固学习,就可能会造成误解持续性存在。因此,对于概念教学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避免产生连锁性反应,避免最终造成制约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数学思维是建立在对概念不断理解的过程。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对概念展开深度理解,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理解的概念比较清楚,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更大的保障,通过概念与做题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
四、教师该如何应对教学概念中的误区
(一)结合实际、转变概念教学
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要注重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化,可以更好的让小学生理解概念的深刻含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到小学高年级之后,对概念的理解变得更难,更多抽象的知识开始出现。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读材料以及经验性的知识兴趣较为浓厚,因此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并通过具体材料以及经验性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迎合学生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测量、新旧知识切换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圆锥体积讲解的过程,首先准备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道具。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懂得各种圆柱和圆锥可能会产生的关系,同时也懂得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体积的计算。懂得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得正确计算结果的。通过这种直观展示的方式,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到体积的计算,也学会了计算圆锥体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学生关于单调性的认知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有关单调性的认知过程。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要对知识不断揣摩和理解,注重方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问题,并从具体函数出发,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将学生认知水平从具体事例出发之后,学生们就更直观的掌握知识,并落实到文本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掌握更强的数学思维,懂得去挖掘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懂得从中掌握具体概念,形成归纳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做好具体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在具体研究中,要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更好的教学效果研究。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提问,能够不断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反复思索,就能够形成更强的概念性问题。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思维模式。对集中的问题和分散的问题要做好区分,让学生懂得从中找到问题的共性。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注重把握问题的根本,从中掌握教学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通过问题意识培养,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始终保持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他学科都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开展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具体概念的思想,要将其合理性以及必要性充分展示出来。
数学学科的学习要保持严谨性。因此需要学好数学概念前提,避免出现概念不清的情况。概念教学也是实现知识传播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通过掌握科学的概念教学方式,可最大限度的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懂得运用正确的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思维,懂得通过概念的学习延伸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更强的知识体系,有效开拓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裴淑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 ,2019.
[2]贾路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策略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
[3]王翠兰.如何对概念进行教学[J].才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