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玛丽·沃纳·玛丽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的现代性和变化,她对19世纪欧美经典摄影作品的论述,带领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温摄影的历史,《摄影与摄影批评家》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对于摄影理论学习和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摄影作为一种时尚而不仅仅是摄影自身的缘故,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研读摄影图像史、摄影事迹记载史和摄影技术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传统的线索。玛丽亚的《摄影与摄影批评家》从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有关摄影的作品进行了颇有见地的论述,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温摄影的历史,分享她对摄影中存在的问题的独特的思考。
玛丽亚一开始讨论的是摄影的起源问题。摄影起源的时代、技术发展背景使它产生的过程并不像其它重大技术发明那样清晰明了,而是包裹在层层迷雾之中。作者没有沉溺于具体的图像而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描述了早期人们对摄影的理解,从自然和技术两个方面阐述了摄影的起源。
回顾历史,摄影界公认的先锋都坚持认为摄影起源于自然并通过自然显现出来。塔尔博特认为摄影术描绘的图像“仅仅利用光学和化学的手段”,图像是“大自然之手留下的痕迹”。达盖尔认为“银版术不是用来描绘大自然的工具,而是一种化学和物理的过程,这种过程赋予大自然能复制它自身的能力。”尼埃普瑟将他的成果看作“光作用下的自然再现。”他们都在回避将摄影解释为人为创造的发明。以此观点摄影就成为一种自发图像,是由试验者发现并解释的自然现象 ,而不是人类创造的工艺。
关于摄影的技术起源,“首批撰写的关于摄影的一些著作就认同暗箱是照相机最临近、最直接的前身。”帮助达盖尔申请到摄影发明专利的法国议员阿拉哥把摄影起源定位在人类历史中,他认为摄影起源与自然无关,“暗箱是摄影术最直接的先驱”。他之所以这样也可能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但他的摄影史前史对技术发展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摄影术的描述概念都围绕着自然起源说和技术起源说展开,他们相互渗透同时并存。
随后作者论述了艺术、社会、大众文化与摄影的关系。摄影起源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暗示了它自诞生之日起多桀的命运,它被视为工业化时代的收获、牺牲品以及矛盾的象征。摄影似乎体现了新的民主原则——让更多的东西展现给更多的人看,并威胁要将精英知识体制解体;而另一方面,摄影又保留了工业化之前的魔幻观念和浪漫的直觉概念,摄影既是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体,又是一个文化衰退的证据。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从魔术、摄影和独创性性三个方面批判了大规模复制的影响力。他认为摄影的机械复制行为,缺少“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客体的真实性及独创性,灵光消失了,摄影丧失了艺术作用“膜拜价值”,仅留存“展示价值”。波德莱尔担心摄影由器械而来得“真”,将使艺术的“美”毫无容身之地,他这种艺术至上的精英主义态度显示当时知识分子面对新技术时的矛盾。他将代表新技术的摄影视为与艺术对立的事物,通过鞭打摄影来突出艺术的高贵身份与纯洁性。这种认为摄影不是艺术,带有现代性焦虑的偏激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时摄影的发展程度。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认为“摄影源于绘画并把绘画变成了‘参考’这个参考是绝对的、本原的。” 摄影家约翰﹒莫勒在《费城摄影家》中说摄影与美术具有相同的“目的与结果”,他们使用相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情感,美术与摄影的宗旨是对“自然美”和美的事物的思考。在争论中成长发展的摄影一直为争得与绘画同等的地位在做努力,“卡罗式摄影”、“高艺术摄影”、“画意摄影”……
玛丽亚在书中是把摄影与绘画关系的讨论放在现代主义的社会对话中展开的。“摄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象征。摄影传说的影响力突出的表现了摄影作为一种观念对不同阶层和不同经历的人对文化变革产生焦虑的程度。”“摄影的艺术潜能成了判断工业化、城市化和阶级关系巨大影响力的话题。”“摄影利用复印技术而广泛传播,在教育和提高大众品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摄影将高雅艺术作品普及,扩大了他们的影响,使它们的崇拜者数量剧增,又能为最低级学习艺术的学生提供灵感,摄影将艺术民主化。”“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
有了艺术形式的差异性才有了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一种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的艺术特色才使得其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自1839年摄影术正式宣告诞生,虽然只有短短的170余年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文明的步伐,摄影术以其光学、物理、机械电子的综合运用将人类稍纵即逝的瞬间得以再现,更新着人们对于以往的模糊印象。影像凝固的瞬间使人类的历史变得更加具有形象感和质感,影像有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震撼力。特别是数码相机的出现和普及可以使我们更加轻松记录生活的瞬间。
当代西方摄影史的研究已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组成部分,,摄影史也是摄影观念的历史。玛丽亚在书中采用将摄影史放到人文学科中研究的方法 ,充分揭示摄影内涵的多样性,并对各种摄影实践活动和艺术理论与摄影文化概念之间的互动作了详尽的论述。正像作者所说:“摄影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分析摄影本身的概念,在一般意义上指出它与文化概念和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摄影也许是一种艺术,但摄影史不是艺术史。它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研究的广泛领域。”“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
跟随作者走入那些十九世纪的摄影经典之作,如同亲身经历了那一次次影响深远的激烈争辩。了解发生的一切可以加深我们对摄影横向与纵向的立体认识,更好的了解当今摄影在历史坐标上所处的位置。
玛丽亚在书的最后附有长达二十四页的详尽注释和参考书目的概述,点点滴滴显示了作者严谨的学术研究作风,这是摄影艺术教学理论研究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玛丽·沃纳·玛丽亚.郝红尉译.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至1900年间的文化[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苏珊·桑塔格.艾红华和毛建雄译.论摄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3] 崇秀全.艺术、社会、大众文化与19世纪摄影——评《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J].哲学与历史学的再生缘:艺术史的空间(艺术学)(第3卷)(第4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