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卜,贞:雀祭?(《合集》一〇五一正)
壬辰卜,:雀弗其祭?三月 (《合集》一〇五一正,《乙》五三一七)
壬辰卜,贞:雀弗其祭?三月 二告(《合集》一〇五一正)
贞:雀祭方?(《合集》六九六四,《诚明》三十)
…雀祭…?(《合集》六九六五,《掇一》一·五一六)
祭(《续存》一三七二)
雀是商朝的属邦。是动词,根据卜辞“…壬辰亦来自西,乎告曰:方征我奠,四邑。”(《合集》五八四反甲)看,有占领的意思。上述六例卜辞讲武丁授权雀方首领讨伐祭方,多次卜问能否占领祭方、取得胜利。关于祭方的地望,胡厚宣认为在殷之西南,岛邦男认为在殷西,但具体何处,两者皆未指明。钟柏生引用《路史·后记》“祭事文王,受商之命”,推测祭在商周边界,位于山西东南与河南西北之间。陈梦家认为在郑州东北十五里。之后,学者多因陈说,然细考之,实则不然。
陈氏《殷虚卜辞综述》初版于1956年,此时郑州商城仅发现一年,尚未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时至今日,郑州商城已发现58年,进行了多次发掘,关于它的性质,学界也讨论了数十年,从目前情况看,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郑州商城是商汤所居之亳都。根据史料记载,汤之后太丁(未立而亡)、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等五代十王皆定都于亳,直至中丁迁隞。近来研究发现,中丁以后至盘庚迁殷之前,郑州仍具备商都地位。
众所周知,商王朝的统治区由畿内和畿外组成。畿内(又称“王畿”)由商王室直接统治,畿外是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史料记载,商汤灭夏前就已有至少方圆七十里大的地盘。举例如下:
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墨子·非命篇上》)
汤居亳,武王居鄗,皆百里之地也。(《荀子·正论篇》)
汤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荀子·王霸篇》)
汤处亳,七十里。文王处酆百里。(《淮南子·泰族训》)
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管子·轻重篇甲》 亳、薄古音相同,可以通假)
汤灭夏建商后,王畿应不小于七十里。如果祭方在郑州东北十五里,那么显然在王畿范围之内,而王畿内是不会有方国存在的,更何逞论一个敌对的方国。因此,存在两种可能:
其一,祭方在盘庚迁殷前不存在;
其二,祭方不在郑州东北十五里。
我们先看第一种可能:假若祭方为盘庚迁殷之后新兴的方国,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盘庚迁殷至武丁也就区区五十年,五十年时间产生一个方国且具有很强的实力,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看第二种可能:祭方的地望,史籍无记载。我们可以根据雀方来窥知。卜辞所见雀方所讨伐的方国有亘(《合集》6948正、6949正,《乙》4693、5116、5303、5311,《粹》1553),侯(《合集》33072,《甲》183,《佚》604),(《合集》6959,《乙》4380),戉(《合集》6983,《乙》4693),(《卢》),(《乙》4718),马羌(《乙》4718),羌(《合集》20399、20403,《甲》2326),教(《甲》206),犬(《合集》6979,《铁》181.3),(《掇一》250),基(《合集》6571正、6573,《乙》5582),缶(《乙》6702),目(《乙》5311),(《合集》6960、6961、6962,《存》1.653);前来征伐雀方的方国有亘(《合集》20392,《库》1117、1151),串(《掇一》171),缶(《铁》1.2),旨(《乙》4869)。它们的地望,亘在山西垣曲,,戉在今山西中部,处于石楼、永和以东地区,马羌可能是马方之羌,活动范围在似在河东,今晋南,羌在靠近山西中南部的陕西境内,教在今山西垣曲县界,犬靠近亘在今山西南部,基据丁山先生考证即春秋时期的箕地,在今山西太谷一带,缶在今山西永济,旨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将这些方国地望连线,可得如下图示:
图1 晋南方国位置示意图
雀方应在红线所围成的区域,祭方也应在红线区域或边沿,最为可能者在晋西南的临、运盆地。
注释
[1]胡厚宣:《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甲骨学商史论丛二集》,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民国三十四年,第79页。
[2][日]岛邦男著,濮茅左、顾伟良译:《殷墟卜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801页。
[3]钟柏生:《殷商卜辞地理论丛》,台北:艺文印书馆,1989年,第185页。
[4]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98页。
[5]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26页。马世之:《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郑州:大象出版社,1998年,第46页。岳红琴:《商王朝对臣服方国的祭祀影响》,庆祝李民先生七十寿辰论文集编委会编:《中国古代文明探索——庆祝李民先生70寿辰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3页。王星光:《郑州与黄河文明》,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6]a.邹衡:《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文物》1978年第2期;《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71-202页。
b.孙淼:《夏商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337页。
c.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5页。
d.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72页。
[7]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李民教授指导,第49页;《盘庚自何地迁殷探索》,《中原文物》2003年第4期。
[8]卜辞所见被雀征伐的方国除祭外尚有亘、侯、、戉、、、马羌、羌、教、犬、、基、缶、目、等,足见雀方实力。武丁命雀征伐祭时曾多次卜问能否取得胜利,如果祭方实力不强、战争毫无悬念,武丁也大可不必多次卜问。再者,直到四期卜辞才见征服祭方(“辛未贞,今日告其步于父丁一牛?在祭卜。”《合集》32677、《宁沪》1.346),也侧面说明了祭方的实力。
[9]a.胡厚宣认为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第80页)。
b.陈梦家认为在垣曲县西二十里(《殷虚卜辞综述》,第276页)。
c.邹衡:《汤都垣亳说考辨》,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d.宋镇豪主编、罗琨著:《商代史》卷九《商代战争与军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51页。
[10]a.胡厚宣认为在殷之西或西北方(《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第80页)。
b.李雪山:《商代分封制度研究》,第230页。
[11]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281-282页。
[12]a.胡厚宣认为在殷之西北(《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第77页)。
b.陈梦家:羌方应理解为一流动的游牧民族,羌是他们的种姓。地望离沁阳不远(《殷虚卜辞综述》,第281页)。
c.李雪山:《商代分封制度研究》,第124页。
[13]胡厚宣:《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第80页。
[14]a.胡厚宣认为在今陕西兴平县以东(《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第80页)。
b.陈梦家认为在临汾县南的昆都聚(《殷虚卜辞综述》,第294)。
c.李雪山:《商代分封制度研究》,第120页。
[15]a.丁山:《商周史料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90页。
b.陈梦家:基,或者是冀方,在今山西河津县境(《殷虚卜辞综述》,第288页)。
[16]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294页。
[17]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第315页。